AI导读:

在第二十九届(2025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与会嘉宾深入探讨中国从金融大国迈向金融强国的实践路径,探索以资本市场为核心要素的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助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何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课题。在1月11日举行的第二十九届(2025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多位嘉宾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表示,发展资本市场需要优秀企业、良好制度、严格监管及信心。他建议研究和支持大型商业银行设立全国性证券公司,扩大机构投资,支持长期资金入市,并建立股票市场特定稳定机制。

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则强调,发展耐心资本是系统工程,需优化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政府引导基金功能,大力发展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容错机制,支持设立市场化的S基金和并购基金,加快形成“投资-退出-再投资”的良性循环。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指出,资本市场是金融强国的重要载体,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配套严刑峻法,防止IPO天使化,打通长期资金入市堵点、痛点,完善受损投资者救济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认为,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是增加地方财政自主财力、提升地方财政自主性的关键,需厘清四个分税制的基础理论。

中证金融研究院院长毛寒松阐述了下阶段资本市场改革的四个重点任务,包括强化内在稳定机制、提升定价效率、促进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发展、培育市场投融资文化,并强调要引导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回购、落实市值管理责任,持续优化股市和金融期货交易制度。

嘉宾们普遍认为,我国资本市场已进入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的发展阶段,需以更具包容性和适应性的资本市场服务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