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货币政策“适度宽松”,专家解读未来走向
AI导读: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货币政策定调为“适度宽松”,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和金融总量稳定增长。专家解读称,这一政策取向旨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但未来走向将取决于经济运行状况和内外部约束。同时,财政政策也将发挥积极作用。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货币政策定调为“适度宽松”,这是14年来的首次。随后,2025年1月3日至4日,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也明确了这一方向,旨在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央行表示,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择机降准降息,以保持流动性充裕和金融总量稳定增长。同时,央行将注重盘活存量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市场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满期待。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指出,这一表述并非突然出现,而是对前期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的确认。事实上,自2024年6月以来,央行已多次采取措施,如降息、降准等,以支持实体经济。
张旭进一步分析,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将取决于经济运行状况。如果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那么降息的时点将会靠后,全年降息的幅度亦会减小。此外,如果市场主体预期稳定、活力激发,货币政策宽松的幅度也将更小。
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制造业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且较2024年7、8月明显提高。这表明前期出台的货币政策效果具有延续性,市场信心得到有效提振。
然而,张旭也提醒,货币政策取向与政策利率变化的方向及幅度之间并无严格对应关系。他援引历史数据指出,即使货币政策取向为“稳健”,政策利率也可能上升或下降。因此,今年适度宽松的政策取向并不意味着降息幅度必然大于去年。
此外,受访人士还指出,2025年进一步降息面临内外部多重约束,包括商业银行净息差承压、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存在以及长债风险等。为此,央行已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以遏制长债收益率过快下行。
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认为,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多重的,既要降低实体融资成本,也要关注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可能引发的次生风险。他预计,降准降息将继续进行,但节奏将取决于多个因素。
展望未来,张文朗认为降低实际利率除了依赖于调降名义利率之外,提升通胀预期也非常重要。他建议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增强货币的交易需求、降低货币的储值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复苏。
值得注意的是,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也表示,2025年将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力度,以扩大财政总支出、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为经济持续回暖向好提供有力有效支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