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信贷奖励及风险补偿措施 助力小微企业
AI导读:
上海发布《上海市2024—2025年小型微型企业信贷奖励实施办法》及信贷风险补偿实施办法,通过奖励和补偿措施,鼓励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记者陈佳怡
为强化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上海推出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奖励措施,旨在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1月10日,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2024—2025年小型微型企业信贷奖励实施办法》(简称“信贷奖励实施办法”),该办法通过设立专项奖励,对在小微企业信贷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在沪银行进行表彰,以此激励银行进一步加大对上海市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同日,还印发了《上海市2024—202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实施办法》,该办法支持在沪银行选取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特点的信贷品种参与信贷风险补偿试点。
信贷奖励实施办法每年度都会进行更新,与2023年版相比,本次奖励金额有所提高。新办法建立了与在沪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贡献程度相挂钩的奖励考核评价体系,根据各项考核评价指标的结果确定奖励考核评价总分,并按照总分排名顺序分档确定奖励额度。具体来看,奖励金额共分五档,分别为1200万元、900万元、600万元、300万元和100万元。
奖励考核评价包含10项指标,如“贷款余额增量”“贷款余额增幅”“贷款占比”“首贷户数”“续贷占比”“信用贷款占比”“贷款利率”等,每项考核指标满分100分,最终根据银行数据排位分档计算得分,加权汇总形成奖励考核总分。
在奖励资金的使用上,信贷奖励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奖励资金应用于支持在沪银行的普惠业务发展,包括但不限于奖励基层一线从业人员、相关业务信贷审批、风险管理人员,以及产品开发、能力建设等相关业务支持。特别指出,在沪银行用于人员奖励的支出不得低于所获奖励资金的50%,以确保奖励资金能够真正向普惠业务从业人员倾斜,调动其积极性,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同时,银行从业人员个人获得奖励资金的应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另外,同日印发的《上海市2024—202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实施办法》也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以调动在沪银行的积极性,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该办法提高了贷款不良容忍度,加快了不良贷款处置速度,支持在沪银行选取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特点的信贷品种参与信贷风险补偿试点。但需要注意的是,已获得政策性融资担保支持以及享受其他同类财政风险补偿政策的贷款不在此列。
上述文件还提到,为引导在沪银行加大对科技等重点行业的信贷投放,由市委金融办、市财政局、上海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按年度确定重点行业目录。对于经审核认定发放给该目录所涉企业的试点贷款,如产生不良贷款本金净损失,将给予55%的补偿。若贷款客户为首贷户,还将额外增加5%的补偿。对于未纳入重点行业目录的企业所发放的试点贷款,将根据金融监管部门统计认定的小微企业贷款年度平均不良率情况确定信贷风险补偿资格。
此外,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试点贷款和“知识产权+”试点贷款,上海还开展了不良贷款本金“前补偿”试点。如试点贷款中不良贷款本金逾期超过90天,经审核认定可预拨相关试点不良贷款本金25%的补偿资金,待坏账核销确认净损失后再根据相应的补偿标准予以清算,多退少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