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迎来新突破,真菌电池与产业高速发展引关注
AI导读:
瑞士研究团队利用3D打印技术制成真菌电池,3D打印技术进入高速发展期,中国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机构高频调研3D打印概念股。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3D打印技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将众多创新设计从概念转化为现实。
瑞士科研团队创新3D打印技术,成功研发真菌电池
据中新网援引外媒报道,瑞士研究人员借助先进的3D打印技术,成功制造出一种独特的真菌电池。这种电池能够为农业和环境研究中的传感器提供持续电力。该成果由瑞士联邦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室(Empa)的研究人员研发,尽管其产生的电能有限,但足以支持偏远地区传感器的运行。
报道指出,真菌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两种真菌的新陈代谢活动。在电池的负极,酵母菌通过分解糖类释放电子;而在正极,白腐菌产生的酶则负责捕获并传导这些电子,形成电流。Empa官网显示,该电池通过创新的3D打印技术制造,真菌细胞被巧妙地融入打印油墨中,实现了电池的生物兼容性和可持续性。此外,真菌电池可以在干燥状态下储存,并通过添加水和营养物质轻松激活,具有极高的便利性。
值得一提的是,与传统电池相比,真菌电池不仅完全无毒,而且具备生物降解的特性,对环境友好。
3D打印技术步入高速发展阶段
3D打印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快速成型技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逐层叠加的方式,将虚拟的三维模型转化为实体物体。这一技术打破了传统制造工艺的诸多限制,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和潜力,正在多个领域引发深刻变革。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3D打印行业的发展,积极推动产业向纵深发展。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明确指出,鼓励发展增材制造装备和专用材料,为3D打印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同比增长25.4%,出口总金额达63.3亿元,已超越2023年全年总额。这表明我国3D打印产业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国产化与渗透率仍有巨大提升空间。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将超过630亿元,实现30倍增长。
机构高频调研3D打印概念股
在A股市场上,涉足3D打印领域的上市公司数量相对较少,但发展潜力巨大。其中,爱司凯掌握了砂型3D打印的核心技术,实现了量产销售;银邦股份的参股公司飞而康是C919金属3D打印零部件的合格供应商;精工科技成功研制出机器人复材3D打印柔性制造装备;锐科激光的3D打印技术已在航空航天、重要装备精密制造等领域得到应用;楚江新材旗下公司顶立科技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金属3D打印整体解决方案。
从机构调研情况来看,2024年以来,共有9只3D打印概念股获得机构调研10次以上。其中,大族激光以累计65次调研成为机构调研最频繁的股票。公司产品涵盖信息产业设备、新能源设备、集成电路设备等,其3D打印设备主要采用光纤激光器作为能量源,适用于多种材料的打印。
从估值水平来看,截至1月10日收盘,3D打印概念股中滚动市盈率低于30倍的有5只,分别是亚太科技、立中集团、大族激光、中航重机、安泰科技。其中,亚太科技的滚动市盈率最低,为13.53倍。市净率方面,7只股票的市净率低于2倍,包括亚太科技、立中集团、大族激光、南风股份、风范股份等。
(文章来源:数据宝)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