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促物价回升,2025年经济展望
AI导读:
中国民生银行经济学家温彬与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分析最新经济数据,指出物价总体疲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出政策促进物价合理回升,2025年经济展望积极,包括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等。
温彬(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与王静文(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针对最新经济数据进行了分析。
根据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12月CPI同比上涨0.1%,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2.3%,较上月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这表明物价总体仍显疲弱。为应对这一局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旨在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为2025年物价企稳回升奠定基础。
具体来看,2024年12月CPI环比持平,略低于近10年同期平均水平。食品价格成为主要拖累因素,环比下降0.6%,鲜菜、鲜果价格逆季节性下降,猪肉价格受前期压栏惜售、二次育肥等因素影响继续环比下降。相比之下,非食品价格环比上升0.1%,耐用品如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和家用器具价格均有超季节性表现,以旧换新消费放量推动耐用品商品消费持续改善。
此外,服务价格也受到元旦假期临近的影响,环比上升0.1%。在耐用品和服务等价格推动下,2024年12月核心CPI环比上涨0.2%,同比涨幅扩大至0.4%,显示出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总需求在不断改善。然而,目前核心CPI点位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从PPI来看,受部分行业进入传统生产淡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传导等因素影响,2024年12月PPI环比下降0.1%,基本符合季节性表现。生产资料价格环比持平,略好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国内定价的煤炭、黑色金属价格环比下降,但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逐步推进,带动非金属矿物质价格环比上升。
生活资料价格环比下降0.1%,食品类价格和耐用消费品价格均弱于季节性。回顾全年,物价运行仍然偏弱,2024年全年CPI累计同比上涨0.2%,PPI累计同比下降2.2%,这预示着四季度GDP平减指数将继续为负,持续时间将达到7个季度。物价持续低迷导致实际利率居高难下,不利于资产负债表修复。
展望2025年,物价仍面临压力。从技术角度看,CPI和PPI翘尾因素将继续构成下拉力量。从外部环境看,特朗普第二任期展开后,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将加深,出口面临较大不确定性风险。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作为2025年目标之一,要求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
为实现这一目标,财政政策基调转向“更加积极”,货币政策基调转向“适度宽松”。2025年赤字率、专项债规模和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均将大幅提升,降准降息也将择机展开。同时,中央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重点工作之首,扩内需重点向消费端倾斜,包括加大对特定群体的支持力度、扩围“两新”政策推动大宗商品消费扩大以及培育消费新业态等。
此外,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102项重大工程需要顺利完工,“两重”项目将获得更大力度支持。预计基建投资增速将加快,房地产开发投资也有望得到改善。在投资端的支撑下,预计2025年PPI降幅将收窄。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