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人社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宣布从2024年12月15日起将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范畴,此举旨在扩大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满足劳动者需求。然而,开户热潮与投资不足并存,税收优惠政策、资金流动性及养老投资产品质量等因素影响投资者积极性。

人社部联合多部门于去年底发布通知,正式宣布从2024年12月15日起,将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范畴。此举标志着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线的扩展,覆盖了更多主流投资品种,为养老金投资增添了新选项。

业内认为,这是中国版401K计划的进一步完善,对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强化养老第三支柱具有积极影响,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各类投资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然而,尽管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热潮涌动,投资热情却略显不足。自2022年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以来,已有约7000万劳动者开设账户,但实际投入资金的比例不到20%,大量账户处于闲置状态。

分析原因,一方面,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惠及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劳动者,但多数劳动者收入未达到此标准,因此投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个人养老金需在退休后提取,限制了资金流动性,部分投资者因担忧资金流动性而持观望态度。此外,金融机构推出的养老投资产品种类繁多,但质量参差不齐,年化收益率普遍较低,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

总体来看,个人养老金制度仍处于起步阶段,开户人数增长迅速,但投资规模尚待提升。国家正通过扩大投资范围、调整管理制度等措施,以适应市场实际,满足劳动者需求,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有效运行。

值得注意的是,将个人养老金产品投资范围扩大误解为“救市”措施,认为能为股市带来巨额增量资金的说法并不准确。个人养老金账户年投资上限为1.2万元,且大部分资金将流向固收市场,股市资金流入有限。

未来,个人养老金难以成为A股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将其与美国401K计划简单类比并不恰当。人社部等部门发布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文件与股市无直接关联,相关误读应予澄清。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