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人民银行决定自2025年1月起暂停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旨在平衡国债市场供求关系,稳定市场预期,并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维持市场流动性充裕。

  中国人民银行于1月10日发布消息,针对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出现的供不应求状况,决定自2025年1月起暂停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此举旨在根据国债市场的供求变化,灵活调整政策,未来将在市场供求状况改善时择机恢复。

  业内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政府债券因国家信用背书而具备高度安全性,成为金融机构资产配置的首选,导致供不应求现象频发。2024年以来,我国中长期债券收益率显著下行,近期更是创下新低。人民银行暂停国债买入,旨在平衡国债市场供求关系,缓解市场压力。

  东方金诚研发部执行总监冯琳则从市场预期的角度进行了解读。她认为,人民银行暂停国债买入,是在前期多次提示风险并采取监管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债市调控力度,旨在遏制债市收益率快速下行的势头,稳定市场预期,并有助于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展望未来,冯琳预测,若政府债券供给增加,长债收益率回升至合理水平,市场供求关系自发平衡,人民银行有望恢复国债买入操作。她预计,短期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回升。

  董希淼还强调,国债买入是人民银行投放流动性的重要手段,但暂停国债买入并不意味着市场流动性收紧。人民银行将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确保市场流动性充裕。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则对后续政策进行了展望。他预计,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将公布全年赤字规模和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届时国债买入和买断式逆回购等货币政策工具将发挥更大作用,以维持资金面平稳宽松。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图片链接保留未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