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1月10日,国新办介绍了财政高质量发展成效,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未来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主要体现在力度、效率、时机三方面。同时,为支持地方政府缓解偿债压力,已制定实施近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揽子化债方案。

本报记者韩昱

1月10日,国新办举办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了财政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成效。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会上明确指出,未来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并将主要体现在“力度、效率、时机”三大方面。

对于2025年财政工作的总体安排,廖岷表示,财政部门将依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指导,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加大力度,形成政策合力,打好政策“组合拳”。

他详细阐述了“更加积极”财政政策的四大内涵:首先,提高赤字率,根据宏观经济逆周期调控需求,结合GDP规模的持续增长,将显著扩大赤字规模,以加强逆周期调节力度,为经济回暖提供坚实支撑。其次,扩大债务规模,通过增加政府债券发行,特别是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同时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再者,保障重点支出,确保资金精准投向关键领域。最后,提高资金效益,确保财政资金的高效利用。

廖岷还透露,为支持地方政府缓解偿债压力,财政部已制定并实施了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揽子化债方案,总额达12万亿元。截至2024年12月18日,2024年的2万亿元置换额度已全部发行完毕,2025年的2万亿元置换债券发行工作也已启动。

财政部预算司司长王建凡表示,置换政策已初见成效,各地置换债务的平均成本普遍降低了2个百分点以上,部分地区甚至超过2.5个百分点,显著减轻了地方政府的还本付息压力。同时,置换政策还为地方腾出了更多资金支持内需,促进了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

王建凡强调,财政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政策指导力度,确保置换工作扎实落实;加强债券资金全流程监管,确保合规使用;并坚定不移地严防新增隐性债务,推动隐性债务“清仓见底”,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