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详解2024财政运行及2025财政政策
AI导读:
1月10日,国新办举办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廖岷等介绍财政高质量发展成果,回应市场关切问题,包括2024年财政运行趋势、2025年财政政策安排、化债进展及楼市稳定措施等。
1月10日,国新办举办“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廖岷、综合司司长林泽昌及预算司司长王建凡出席,介绍财政高质量发展成果,并回应记者提问。发布会围绕2024年预算完成情况、2025年财政政策安排、化债进展及楼市稳定措施等市场关切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4年前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9万亿元,同比下降0.6%;支出24.5万亿元,同比增长2.8%。尽管与年初预算存在差距,但财政部表示,财政运行趋势总体向好,收支平衡目标有望实现。其中,受一揽子增量政策影响,自10月起财政收入增速由负转正,连续多月正增长。
在支出方面,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28万亿元,为经济社会提供有力财力支撑。财政支出结构更加优化,加大对基本民生和重点领域的投入,如教育、农林水、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等领域支出均得到较好保障。
针对2025年财政政策,财政部表示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体现在力度、效率和时机三方面。力度上,将提高财政赤字率,加大支出强度,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效率上,优化支出结构,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时机上,主动靠前发力,增强政策前瞻性和针对性。
此外,2025年2万亿元化债债券已启动发行,置换政策“松绑减负”效果逐步显现,地方当期流动性压力减轻,债务透明度增加,防风险、促发展协同性增强。同时,财政部表示将坚定不移严防新增隐性债务,推动隐性债务“清仓见底”。
在专项债方面,2025年新增地方专项债规模有望超过4万亿元,成为稳经济、扩内需、促投资的重要政策工具。专项债新政旨在优化完善管理机制,支持地方政府更好发挥专项债的积极作用。新政包括投向领域实行“负面清单”管理、项目资本金领域扩大、项目审核实行“新模式”、拓宽偿还来源及全流程管理提出新要求等。
最后,财政部表示,2025年财政政策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支持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包括多渠道增加居民就业和收入、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覆盖范围、支持新产业发展及改善基础设施等。
(图片及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