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迎重磅利好政策,上海北京双城联动推动产业发展
AI导读:
上海和北京分别印发了《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和《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明确提出了脑机接口产业的发展目标和路径,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超级赛道脑机接口迎来了重磅利好政策。近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了《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明确提出将在2027年前实现高质量脑控,半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在国内率先临床应用,侵入式脑机接口研发取得突破,并初步构建脑机接口创新生态。到2030年,脑机接口产品将全面实现临床应用,打造全球脑机接口产品创新高地,产业链核心环节实现自主可控。
该《行动方案》详细规划了脑机接口产业的发展路径,包括建立脑机接口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加快产业链体系化突破,并发布侵入式/半侵入式脑机接口典型应用案例,加速重大产品落地应用。同时,鼓励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在康复训练、教育娱乐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形成一批新业务、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也于近日印发了《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并在临床上得到初步应用。到2030年,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实现脑机接口创新产品在多个领域的规模化商用。
脑机接口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正在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相关利好政策的密集出台,为脑机接口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据机构分析,脑机接口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仅从医疗类市场看,麦肯锡预测脑机接口医疗应用市场规模有望在2030年达到400亿美元,并于2040年达到1450亿美元。
此外,《行动方案》还提出协同开展核心外围设备自主研发,加速具备精准植入靶标等功能的柔性电极植入机器人开发,以及加快脑控康复用人形机器人等外围设备研发。同时,支持医疗机构建设脑机接口临床试验基地,建立临床评价体系,支持企业开展临床试验。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