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旨在推动脑机接口技术的落地应用,培育未来产业。方案提出到2027年前初步构建创新生态,2030年前实现全面临床应用。

为抢抓脑机接口技术发展机遇,培育未来产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于1月10日正式发布了《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该方案旨在通过医疗级场景为核心,推动侵入式、半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落地应用,并鼓励非侵入式技术的研发。

据浙商证券研报显示,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在2023年已达到23.5亿美元,并预计在2033年将增至108.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2%。上海市的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前,将初步构建脑机接口创新生态,推动5款以上相关产品的医疗器械型式检验和临床试验,并引育5家以上具有核心技术与产品研发能力的自主创新企业。

方案还明确了2030年前的目标,即实现脑机接口产品的全面临床应用,打造全球脑机接口产品创新高地,并实现产业链核心环节的自主可控。这将包括系列侵入式、半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的注册审批,以及为多种脑疾病提供新型治疗手段。同时,方案还强调了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前沿技术研究,探索新赛道的重要性。

为实现上述目标,方案从产品、平台、应用、标准、生态五个方面共推进17项重点任务。在加快产品化方面,将支持创新主体联合医疗机构开展研发与临床试验,并鼓励企业开展非侵入式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在构建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方面,将建设多个平台,吸引全球原创成果在沪孵化转化。此外,方案还提出了推动临床试验与应用示范、健全产品标准与检测体系、培育产业创新生态等多方面的具体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还明确提出将引导金融资本加大对脑机接口前沿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加速产品迭代,助力企业上市融资。同时,支持脑机接口产品纳入医疗保险收费目录,以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发展。

(图片链接保留,以展示相关图表或数据,具体链接在此省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