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暂停国债买入操作,市场关注货币政策走向
AI导读:
人民银行决定自2025年1月起暂停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市场分析认为此举源于对市场定价潜在风险的担忧。同时,专家对‘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进行解读,预计降准降息将继续,但节奏受多种因素影响。
1月10日,人民银行宣布,自2025年1月起将暂停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并表示将依据国债市场的供需状况适时恢复此操作。
市场分析指出,人民银行此次暂停国债买卖的举措源于对当前市场定价潜在风险的担忧。中金公司研究员周彭认为,长期国债收益率已趋近于历史经验走廊下限,投资性价比有所降低;同时,市场对‘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已提前注入降息预期。
202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对此充满期待。然而,专家指出,‘适度宽松’旨在描述金融支持经济的状态,并非增量政策规模,也不意味着今年政策利率降幅会超过去年。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认为,若前期政策对经济支持明显且持续,主要经济指标有所改善,则下次降息时点将推迟,全年降息幅度亦会缩小。此外,市场主体预期与经济运行相互影响,若市场主体预期稳定、活力激发,2025年货币政策宽松幅度将更小,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调整货币政策取向为适度宽松的原因之一。
张旭强调,货币政策取向与政策利率变化无严格对应关系。例如,2017年公开市场操作(OMO)加息25个基点时,货币政策取向为‘稳健’;而2020年和2024年OMO各降息30个基点,货币政策取向仍为‘稳健’。因此,今年适度宽松的政策取向并不意味着降息幅度必然大于去年。
无论是‘稳健’还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均旨在描述金融总量、价格与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张旭预计,2024年GDP增速为5%,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将顺利实现。在此背景下,近期政策利率降息的必要性不大,‘适度宽松’的政策取向也不意味着今年降息幅度必然大于去年。
货币政策目标多元,既要降低实体融资成本,又要防范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可能带来的次生风险。展望未来,降准降息将继续,但节奏将受多种因素影响。周彭预计,人民银行未来一年将在风险溢价管理上有所尝试,可能包括支持小微企业及重点领域、盘活存量商品房和土地、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等方向。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