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降息幅度及节奏将依据经济运行情况调整。专家解读称,此政策旨在强调金融支持经济状态,而非增量规模。未来降准降息将继续,但节奏受多重因素影响。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多位业内专家解读称,此政策并非指向增量规模,而是强调金融支持的状态,降息幅度及节奏将依据经济运行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认为,若前期政策有效支持经济,主要经济指标改善,则降息时点可能延后,全年降息幅度亦会相应减小。同时,市场主体预期与经济运行相互影响,若市场主体预期稳定、活力增强,2025年货币政策宽松幅度将进一步缩小,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调整货币政策取向为“适度宽松”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1月10日,人民银行宣布自2025年1月起暂停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此举被业内视为对当前市场定价潜在风险的防范。中金公司研究员周彭指出,长期国债收益率已接近历史低位,投资性价比下降,市场对降息预期已有所前置。

张旭进一步分析,预计2024年GDP增速为5%,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将顺利达成。特别是四季度以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因此近期政策利率降息的必要性不大,“适度宽松”的政策取向并不等同于今年降息幅度必然大于去年。

张旭强调,今年货币政策取向调整为“适度宽松”,是对既往政策变化的追认和延续,货币政策取向与政策利率变化之间并无严格对应关系。未来,降准降息将继续,但节奏将受多重因素影响。

周彭表示,在风险溢价偏高的情况下,央行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方面的努力同样值得关注,包括发挥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此外,货币政策在降低风险溢价方面的努力也值得期待,如支持小微企业及重点领域融资、盘活存量商品房和土地、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等。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