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证监会澄清网络流传的股市谣言为不实信息,已依法追查并严厉打击编造、传播谣言的行为,旨在净化资本市场信息传播环境,维护市场稳定。

  近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澄清,网络上流传的“监管部门要求上市公司在1月15日前释放全部利空消息”等不实传言均为谣言。证监会已迅速行动,依法追查谣言源头,并誓言将严厉打击编造和传播股市谣言的行为,以持续优化资本市场信息传播环境。

  这并非监管部门首次对资本市场谣言采取行动。随着自媒体、直播等新型传播方式的兴起,利用网络平台散布资本市场谣言的现象愈发频繁。例如,2023年7月,中央网信办通报并处置了一起“股市小作文”谣言案例。又如,2024年9月,公安机关依法查处了一起自媒体运营人员恶意编造涉转融通谣言以吸引粉丝、非法牟利的案件。监管部门通过及时澄清谣言、切断传播链、依法处置相关账号和人员,以及开展“清朗”“净网”等专项行动,展现了其对资本市场谣言“零容忍”的坚定立场,旨在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资本市场作为“信息+信心”的交汇点,不实谣言和误导性的“小作文”极易扭曲投资者的判断,干扰市场价格信号,影响资本市场的正常功能,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打击谣言和有效防范同样重要。

  为了更精准地防范和打击资本市场谣言,需要深入追查谣言的根源。这些“股市小作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非法利益链条,有的甚至已形成了完整的非法产业链。根据近年来的处罚案例和网络热点分析,我们梳理出几类值得重点关注的资本市场非法信息传播案例:

  第一类是散播虚假信息,如部分投资者在网站上发布虚假的政策信息,误导其他投资者进行交易,扰乱市场秩序并从中非法获利。

  第二类是违规点评荐股,如一些网络大V直接或间接推荐股票,诱使投资者购买特定股票,帮助相关人士获利。

  第三类是跟风炒作热点,如一些自媒体跟风传播谣言、炒作不实信息,以获取关注和流量,并从中收取直播打赏、感谢费等不正当利益。

  第四类是非法提供证券投资咨询,如一些不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从业资格及业务资质的账号,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提供推荐个股、预测行情、指导操作等证券咨询服务,并组建投资咨询群,收取会员费等。

  认清这些违法传播现象背后的利益链条,不仅有助于投资者提高风险意识、加强自我防范,也有利于相关部门“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当然,加强监管和严厉打击并不意味着“一刀切”。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应鼓励信息传播者发挥自身优势,创作和传播优质的财经科普内容,从根本上压缩非法信息的传播空间,共同营造一个更加清朗、健康的资本市场信息传播环境。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