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人民银行宣布自2025年1月起暂停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旨在稳定市场预期和人民币汇率。分析人士指出,此举释放了强烈的严监管信号,短期内市场可能面临调整,但长期基本面和政策面环境未变。

1月10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由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需求旺盛,供应紧张,决定自2025年1月起暂停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未来将根据市场供求情况适时恢复。

东方金诚研发部执行总监冯琳分析,央行此举意味着对债市的调控力度加大,旨在稳定市场预期,并对人民币汇率产生积极影响。她指出,央行前期已多次提示风险并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团队则判断,央行停止买入国债释放了强烈的严监管信号,短期内市场可能面临调整。然而,他们同时指出,债市长期基本面和政策面环境并未出现明显变化,低利率环境下机构欠配压力可能延续。

记者注意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曾提出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人民银行也在考虑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并推动落实具体方案。去年7月,人民银行曾发布公告称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必要时将在公开市场卖出,以平衡债市供求,阻断金融市场风险累积。

去年12月,人民银行披露,为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全月开展了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净买入债券面值为3000亿元。

针对央行此次决定,冯琳进一步分析,央行暂停买入国债将直接减少对国债的需求,并可能通过卖出长债来调节债市供求关系。她强调,此举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人民币汇率。

明明团队则指出,央行采取干预措施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防止机构持仓过度集中长久期品种累积利率风险,以及近期人民币汇率承压,央行调控收益率曲线以避免中美利差倒挂进一步加深。他们分析,央行停止买入国债是为了避免进一步推动债市利率走低,但并未选择卖出国债,表明维持流动性充裕的目标仍然重要。

展望未来,冯琳判断,若政府债券供给放量,长债收益率回升至合理水平,市场供求关系能够自发趋于平衡,央行就有可能恢复买入国债。她预计,短期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出现较大幅度回升,但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债市的大方向难现根本性逆转。暂停买入国债还可能意味着一季度降准概率上升。

明明团队则分析,考虑到全年赤字规模、特别国债发行计划等因素,国债买卖和买断式逆回购两项工具可能在未来更多发力,以维持资金面充裕平稳。他们判断,若央行在停止买入国债后没有进一步的干预利率走势措施落地,长债利率和超长债利率可能在阶段性利空出尽后回到波动下行的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