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5年1月起,阶段性暂停在公开市场买入国债,以应对政府债券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并视市场供求变化择机恢复。此举旨在平衡市场供求关系,稳定市场预期和人民币汇率。

中国人民银行于1月10日发布重要决策,决定自2025年1月起,阶段性暂停在公开市场买入国债。此举旨在应对近期政府债券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并视市场供求变化择机恢复操作。

自2024年8月起,为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央行开始在公开市场进行国债买卖操作,累计净买入规模达1万亿元,为市场注入了中长期流动性。然而,随着国债市场供不应求现象的加剧,以及中长期债券收益率的持续下行,央行决定暂停国债买入,以平衡市场供求关系。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近年来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有效融资需求不足,市场信用风险上升,金融机构扩大债券投资成为趋势。政府债券因其国家信用背书,成为金融机构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央行暂停买入国债,有助于遏制债市收益率快速下行的势头,稳定市场预期和人民币汇率。

东方金诚研发部执行总监冯琳认为,央行暂停买入国债将减少对国债的需求,并可能通过卖出长债来调节债市供求关系。此举旨在遏制债市收益率单边下行的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同时,央行还将通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去年以来,央行多次与市场沟通长期国债收益率运行情况,并建立了银行间市场常态化监测摸排和行政执法机制。去年年末,央行还公布了对债券市场违规操作的处罚,以维护市场秩序。

市场预计,央行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继续向市场注入短期和长期资金,维持市场流动性充裕。冯琳还表示,若政府债券供给放量,长债收益率回升至合理水平,央行有可能恢复买入国债。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