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暂停国债买入操作,市场反应显著
AI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5年1月起暂停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国债收益率随即上涨。此举旨在遏制债市收益率快速下行势头,稳定市场预期。预计后续若政府债券供给放量,央行可能恢复买入。
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鉴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需求旺盛,供应紧张,决定自2025年1月起暂停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并表示将依据国债市场供求变化,适时恢复此项操作。
此举随即引发市场反应,1月10日当天,国债收益率显著上涨,其中10年期国债(24附息国债11)收益率一度攀升4.5个基点至1.67%。
东方金诚研发部执行总监冯琳对此进行解读,她指出,央行暂停买入国债将直接减少国债市场需求,同时暗示央行可能在暂停期间采取卖出长债的策略,以进一步调节债市供求。
冯琳进一步表示,央行此举是在前期多次警示债市风险并采取监管措施后,对债市调控力度的进一步加强,旨在抑制债市收益率过快下行趋势,稳定市场预期,并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
回顾历史数据,2024年8月,央行首次在公开市场进行国债买卖操作,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达1000亿元人民币;随后9月至11月,每月净买入国债2000亿元;至12月,央行加大买入力度,全月净买入债券面值增至3000亿元。
冯琳预计,若未来政府债券供给增加,长债收益率回升至合理区间,市场供求关系自发平衡,央行有望恢复国债买入操作,继续通过国债净买入向市场注入中长期流动性。尽管短期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因央行暂停买入而显著回升,但在今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指引下,债市整体上行趋势难以发生根本性逆转。此外,暂停买入国债还可能预示着一季度降准概率有所增加。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