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增长
AI导读: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明确产业发展方向、融入国际创新网络及营造健康市场生态,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关键驱动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凭借高度的资源集聚、强大的创新能力及坚实的产业基础,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开区需具备长远眼光,加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步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科技创新被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变革的源泉。经开区应充分利用体制和政策优势,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构建从技术研究、应用验证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支持体系。通过突破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兴产业、创新模式和强大动能。同时,经开区需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产业化前景的创新企业梯队,并深化产学研合作,健全产权纽带和利益分享机制,确保科技成果转化的顺利进行。
产业作为生产力的主要载体,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经开区应明确战略定位,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发展方向,构建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体系。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积极布局,同时利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推动其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经开区应依托开放优势,主动融入国际创新网络,鼓励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引入外资和先进技术,探索多元化合作模式。吸引技术密集型、创新驱动型外资企业入驻,设立智能制造基地和离岸创新中心,引进高端技术转移、风险投资等服务机构,形成开放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支持外资科技企业与国内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开展技术攻关,提升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
健康的市场生态是新质生产力发展与良性运行的重要保障。经开区应加强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基础制度建设,营造稳定可预期的市场环境,提升企业信心和投资意愿。同时,积极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探索自由贸易政策的联动实施,为园区企业提供更便捷的跨境投融资、贸易和人员流动服务,充分享受开放政策红利。针对企业发展中的难点、痛点,提供精准化、定制化服务,提升市场运行效率,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