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CPI微涨PPI跌幅收窄,促消费政策助力经济回暖
AI导读:
2024年CPI微涨0.2%,PPI跌幅收窄0.8个百分点。12月数据显示,稳增长与促消费政策效果初显,居民消费有望回暖。分析师表示,走出低通胀需政策持续发力,提振消费是关键。
记者王珍
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微涨0.2%,与上年持平,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则下跌2.2%,但跌幅较上年收窄0.8个百分点。整体物价水平保持低位,但12月数据显示,稳增长与促消费政策效果初显,居民消费有望回暖。
12月CPI同比上涨0.1%,较11月回落0.1个百分点,主要受食品价格下跌影响。然而,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4%,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连续三月回升,反映出“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对需求的拉动作用。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表示,随着家电促销等“以旧换新”政策的落地,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显著提升,居民消费需求略有增加,推动部分消费品和服务价格上涨。CPI中服务价格同比增速从9月的0.2%升至12月的0.5%,与生活资料同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波动同步,间接体现政策效应。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指出,12月核心CPI同比增速回升,通信工具与交通工具价格变化显示,在行业“价格战”缓和的背景下,耐用品需求有所改善。PPI同比下降2.3%,但降幅连续两月收窄,与稳增长政策推出后实物工作量加快、原材料价格回升有关。
此外,高瑞东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下,“内卷式”竞争整治初见成效。光伏、锂电价格环比跌幅收窄,新能源车价格上涨,新兴行业竞争格局改善。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执行,带动非金属矿物制品价格持续上涨。
尽管12月通胀数据现积极变化,但过去两年CPI同比均为0.2%,PPI同比连续27个月负增长,低通胀局面仍需政策持续发力。银河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迪分析称,CPI低位原因包括工农业生产能力积累、地产股市下行影响消费信心、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物价合理回升”目标,提振消费是关键。展望2025年,分析师认为,受低基数、猪周期产能去化慢、国内需求复苏曲折等因素影响,CPI涨幅预计温和,PPI同比降幅收窄,但负增长局面仍需时日。
苏剑表示,2025年宏观经济增长取决于政策制定与执行,走出低通胀需依靠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促进物价回升需关注房地产企稳回升、居民就业与收入信心改善、调节部分领域产能投放等线索。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