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暂停国债买入操作引市场关注
AI导读:
央行决定自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此举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国债期货开盘后全线下跌,多位经济学家对此发表观点,认为此举有助于平衡国债市场供求关系,但市场流动性仍将保持充裕。
近日,央行发布了一项重要决策,决定自2025年1月起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此举迅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1月10日早晨,央行正式对外发布公告,指出由于近期政府债券市场持续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为平衡市场供求关系,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暂停开展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操作。央行同时表示,后续将密切关注国债市场的供求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择机恢复操作。
消息一出,国债期货市场迅速作出反应,开盘后全线下跌。其中,30年期主力合约跌幅达到0.89%,10年期及5年期主力合约均下跌0.27%,2年期主力合约则下跌0.13%。
对于央行的这一决策,多位经济学家表达了各自的观点。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2024年以来,我国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下行明显,央行暂停国债买入有助于缓解资产荒,从而平衡国债市场的供求关系。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也指出,央行暂停国债买入操作在供求关系、价格等方面都有其原因。他提到,当前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加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扩张与宽松,为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流动性。同时,从资产端来看,理财等风险较小的资产越来越少,且收益率不高,导致国债市场需求明显增大。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同样认为,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有效融资需求不足,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资产荒。同时,市场信用风险上升,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下降压力较大。因此,政府债券因其国家信用背书和较强的安全性,成为金融机构资产配置的重要选择,一度供不应求。
尽管央行暂停了国债买入操作,但多位经济学家均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市场流动性将收紧。董希淼强调,国债买入是央行投放流动性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暂停操作并不意味着流动性将减少。预计央行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继续向市场注入短期和长期资金,以维持市场流动性的充裕。
东方金诚研发部执行总监冯琳则预测,若后续政府债券供给放量,长债收益率回升至合理水平,市场供求关系能够自发地趋于平衡,央行就有可能恢复买入国债。同时,受央行暂停买入国债影响,短期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回升。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