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全国CPI同比上涨0.2%,12月CPI环比持平,同比微涨。食品价格下跌拖累整体CPI,非食品价格受服务需求和油价低基数支撑回升。PPI受部分行业淡季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环比下降,但同比降幅收窄。

2024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呈现温和上涨态势,整体经济运行平稳。

2025年1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CPI同比上涨0.2%。12月份,全国CPI环比持平,同比微涨0.1%。值得注意的是,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4%,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显示出消费市场的内在活力。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指出,12月CPI同比涨幅低位下行,符合预期,主要受供应增加、蔬菜、水果和猪肉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同时,上年同期价格基数偏高也导致12月食品CPI同比由正转负,对整体CPI同比涨幅产生拖累。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从环比角度看,2024年12月食品价格下降0.6%,降幅收窄,对CPI环比下降产生一定影响。冯琳进一步分析认为,2025年宏观经济能否摆脱低物价局面,将取决于房地产市场趋势性止跌回稳、外部贸易环境变化对国内消费和投资信心的影响,以及宏观政策扩大内需的力度。

数据显示,食品价格超季节性下跌是导致CPI同比回落的主要原因。其中,猪肉和鲜菜价格涨幅回落,鲜果、牛肉、羊肉、食用油和粮食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董莉娟表示,受暖冬天气利于生产和储运、猪肉供给充足等因素影响,主要食品价格环比连续三个月超季节性下跌,对CPI同比产生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服务需求和油价低基数支撑非食品价格同比回升。受元旦假期需求提前释放、促消费政策落地显效等因素影响,旅游、租赁等服务价格温和上涨。能源价格下降对CPI的拖累作用也有所减弱,核心CPI和非食品价格同比均回升,成为CPI增速维持正增长的主要支撑。

展望2025年1月,冯琳预计,受春节错期效应影响,居民商品和服务消费需求将集中释放,带动CPI同比升至1.0%左右。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李沫则预计,1月CPI或增长0.8%左右,全年均增长0.5%。他分析称,1月份食品价格环比或由负转正,春节错月将对同比增速形成较强支撑;服务价格受益于春节假期需求和促消费政策提振,有望温和回升;油价对非食品的拖累作用继续减弱。

在PPI方面,2024年12月份受部分行业进入传统生产淡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传导等因素影响,全国PPI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2.3%,同比降幅收窄。冯琳表示,PPI环比转跌,同比跌幅因基数下沉有所收敛。李沫也认为,PPI环比下降主要受天气转冷导致建筑施工季节性放缓以及国内经济供强需弱影响。

从结构看,采掘工业、加工工业和耐用消费品价格环比回落是PPI环比转负的主要拖累。分行业看,建材行业和中游装备制造业价格环比均回落,原油链价格环比有所回升。这反映出国内投资需求减弱和部分行业供强需弱是本月PPI环比转负的主因,国际输入通缩压力边际减轻。

李沫预计,2025年1月份PPI降幅将收窄至-1.9%左右,全年约增长-0.9%。他分析称,一方面,1月份PPI翘尾因素在-2.1%左右;另一方面,受全球需求仍有韧性、OPEC+延迟增产等供给端变数阶段性尘埃落定影响,短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行压力减弱;此外,随着一揽子刺激政策进一步见效,加上年初各地奋战开门红,短期国内工业品价格有望温和回升。冯琳也预测,伴随上年同期价格基数下行以及稳增长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2025年1月PPI同比降幅有望收窄至-2.1%左右。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