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一系列政策举措,旨在加快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旨在加快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任务。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需充分利用2035年前后的窗口期,做好系统应对准备。

《意见》强调,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养老服务,强化以失能老年人照护为重点的基本养老服务,完善老年人身边的养老服务政策措施,积极发展银发经济,激发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活力,完善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机制。同时,健全分级分类、普惠可及、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针对养老服务网络不健全、服务形态不协调连续、发展机制不完善、要素保障不足等问题,《意见》提出了多项改革创新举措,包括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促进居家、社区、机构三类养老服务协调发展,发挥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面协同作用,以及加强设施布局、财政支持、人才队伍、养老金融、科技应用等方面的保障。

唐承沛总结称,要打通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贯通三类养老服务形态,协同三方面的养老服务机制,保障五个方面的养老服务要素,推动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完善。

此外,《意见》还提出优化机构养老功能的举措,如健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发展长期照护和认知障碍老年人照护服务等。

在深化养老服务改革的过程中,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团队至关重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吴礼舵表示,未来将加强养老服务领域人才培养力度,包括指导技工院校开设相关专业、推进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制定并公布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指导目录等。

同时,完善养老服务领域人才评价机制也是重要一环。吴礼舵介绍,在202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明确了一批与养老服务相关职业的定义和主要工作任务,并颁布相关国家职业标准,规范从业行为。目前,全国已有3000多家单位备案开展相关职业的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为大力促进养老服务人员就业,人社部将落实就业政策,对养老服务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鼓励企业吸纳更多重点群体就业。同时,积极培育养老服务领域的劳务品牌,目前已培育500多个养老服务劳务品牌,带动700多万人高质量充分就业。

下一步,人社部将会同民政部研究设立养老服务专业技术类的新职业,研究建立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进一步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同时,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的项目化培训模式,培养更多专业化、职业化的养老服务人员。

(图片来源:网络)(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