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银行界加速布局金融科技领域,中信银行(国际)与华侨银行集团在深圳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专家指出,金融机构在科技输出方面存在战略缺失和体制机制障碍,未来应聚焦B端小微金融等领域,助力母行业务拓展。

  银行界再度布局金融科技领域,动作频频。近日,中信银行(国际)与华侨银行集团相继宣布,已在深圳成立各自的金融科技子公司——信银数智(深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信银数智”)与华侨金信商业服务(深圳)有限公司(简称“华侨金信”)。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互联网银行、农商行及农信社在内的27家银行,纷纷设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然而,从银行财报中不难发现,这些子公司仍处于持续投入阶段,无论是在服务母行还是对外赋能方面,都显得较为温和,尚未形成爆发式增长。

  专家指出,金融机构在科技输出方面存在战略缺失、规划不足以及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导致输出内容单一、规模小。未来,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应深入了解产业发展趋势、融资需求及风险点,聚焦B端小微金融、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助力母行拓展产业金融、企业信贷、乡村金融等业务。

  银行金融科技布局加速

  信银数智由中信银行(国际)全额出资设立,注册资本达3000万元,于2024年9月完成工商登记,预计将于今年1月正式开展业务。其高管团队多来自中信银行(国际),董事长人选或确定为拥有丰富金融科技经验的林肇业。

  华侨金信则是新加坡华侨银行集团在深圳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为2700万元。该集团已于去年8月在上海设立了分公司。华侨银行集团作为东南亚第二大金融集团,自2007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不断拓展业务版图,2023年正式更名为华侨银行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内地银行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步伐放缓的同时,境外银行在内地及内地银行在境外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趋势却日益明显。除中信银行(国际)、华侨银行集团外,微众银行也获批在香港设立微众科技有限公司,出资额高达1.5亿美元。

  经济学者盘和林分析认为,内地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设立速度放缓,主要因为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创新。而境外银行在内地及内地银行在境外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则得益于内地与香港金融互联互通的加强,金融科技子公司成为金融业拓展的桥梁。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曾刚指出,银行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原因包括数字化转型需求、内部格局限制、监管约束减少及对外赋能等。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也表示,银行业对信息科技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有助于探索金融科技应用,推进数字化转型。

  金融科技子公司赋能路径

  从已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的银行来看,国有六大行中仅邮储银行尚未设立,其余五家均已开设。股份行中,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九家银行也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此外,城商行、农商行及农村信用社等也积极加入金融科技子公司设立行列。

  然而,尽管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已探索多年,但目前仍处于投入阶段,力量输出有限。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金融机构在科技输出方面存在缺乏全面部署、输出规模小、内容单一及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

  盘和林建议,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应定位科技创新,一方面继续拓展获客渠道,创造多元化金融需求场景;另一方面加强风控能力,提高审批贷款和报价效率。冰鉴科技研究院行研负责人周扬则认为,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应积极与政府、企业合作,赋能政企单位数字化转型。

  董希淼还建议,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应明确战略规划、提升科技能力、加强科技输出生态建设和优化支持科技输出的法律环境。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