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发布《气候变化第一次双年透明度报告》,披露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和碳中和资金需求,指出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进展及挑战,强调技术创新与资金支持的重要性。

2021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约130亿吨,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国家预计需要高达268万亿元的资金支持。这一数据来自日前正式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一次双年透明度报告》(简称《透明度报告》)。

该报告于11月8日通过生态环境部常务会议审议,并经国务院授权,在2024年12月31日前提交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秘书处,现已正式公布于《公约》官方网站上。报告共300余页,详细阐述了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国家自主贡献进展、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需求及获得的支持等六个方面。

中国于2020年启动全球环境基金(GEF)项目申请程序,并于2022年启动该报告的准备工作。根据强化透明度体系(ETF),《巴黎协定》缔约方需每两年提交一份双年透明度报告(BTR),而中国已按时提交。

截至目前,在《巴黎协定》的195个缔约方中,已有90个国家和地区提交了BTR报告,包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而中国也位列其中。阿富汗、朝鲜、埃塞俄比亚等国则尚未提交。

ETF旨在提高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透明度,确保各国对全球气候行动的贡献是可信和可验证的。中国提交的BTR报告内容全面,包括文本报告、通用报告表和通用表格格式,详细记录了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进展和资金支持情况。

《透明度报告》还公布了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进展情况,其中五项目标中已有两项提前实现。具体而言,在森林蓄积量和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方面,中国已分别提前九年和六年实现目标。然而,在碳排放强度和非化石能源比重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报告指出,2021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约为129.9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比2020年增长了4.3%。其中,能源活动和工业生产过程及产品使用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中国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一系列艰巨任务,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偏重,高耗能高碳排放行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一定比例。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据报告估算,从2024年到206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需求总额将达到268万亿元。其中,能源领域的资金需求最高,达6万亿元以上。未来,中国必须转向以新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建设相应的能源基础设施,以适应不稳定的新能源。

然而,发展中国家在获得资金支持方面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发达国家向中国提供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支持的意愿较低,且气候资金概念泛化,导致发展中国家在《公约》及其《巴黎协定》下的权利难以得到保障。因此,中国需要加强技术创新部署与支持投入,推动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中国已提交BTR、CRT、CTF。图片来源:UNFCCC

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一次双年透明度报告》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支持需求(部分) 图片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一次双年透明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