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北京和上海等地相继发布脑机接口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器件,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据预测,全球脑机接口医疗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数百亿至千亿美元。国内企业也取得新突破,机构看好产业发展前景。

脑机接口产业近期利好政策频出,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1月9日,北京市正式发布了《加快北京市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旨在推动该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方案提出,到2027年,将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并在临床上得到初步应用,同时培育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潜在独角兽和独角兽企业。

仅3天前的1月6日,上海市政府也通过了《上海市脑机接口未来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5—2030年)》,强调要聚焦前沿科技问题,及时培育布局战略性项目,并协同推进产品研发创新。

此外,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也提出,要研究设立养老服务相关国家科技重大项目,重点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技术产品的研发应用。而在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脑机接口设备也被列为优先审评审批的对象。

这一系列政策不仅体现了国家对脑机接口产业的重视,也为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据研究机构预测,全球脑机接口医疗应用的潜在市场规模在2030年至2040年有望达到400亿美元至1450亿美元。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领域及未来产业新赛道的重要方向之一,脑机接口正在加快形成突破性科研成果和创新应用。北京市的行动方案还提出了到2030年,脑机接口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在前沿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突破,并培育3-5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100家左右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方案从技术突破、平台打造、集群培育、场景建设、标准创制等五个方面部署了15项重点任务,并形成3项保障措施。其中包括加强基础研究创新突破、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脑机接口系统所需核心器组件集成研发等。

在康养领域,脑机接口技术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功能多元化、需求个性化、操控智能化的身心健康脑机接口产品研发,可以实现对脑健康、脑负荷等状态的及时提示,实现异常心理健康和生命异常体征预警、干预。

作为人机交互的特殊形态,脑机接口颠覆了传统模式,可直接从大脑提取信号控制外部设备,替代、恢复、补充或改善大脑的功能。在政策和技术应用的双重催化下,脑机接口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Precedence Statistics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为23.5亿美元,预计2033年达到108.9亿美元。

近年来,中国脑机接口行业也受到了高度重视和支持。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将脑机接口列为十大创新标志性产品,并提出要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器件。同时,工信部脑机接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筹建也标志着我国在脑机接口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正式启动。

此外,国内企业在脑机接口技术领域也取得了新突破。上海脑虎科技有限公司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合作,取得了人体临床试验突破性进展,成功实现了“脑控”智能设备和“意念对话”。

东吴证券和中信证券等机构也对脑机接口产业的发展表示看好。东吴证券认为,虽然侵入式脑机接口距离大规模商业落地还需时间,但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商业化落地已经初见成效。而中信证券则指出,脑机接口是新质生产力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建议关注有望推出消费级脑机产品的公司和有望受益于脑机产品落地的应用端公司。

(图片链接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