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新型储能发展工作方案
AI导读:
上海发布《上海市新型储能示范引领创新发展工作方案(2025—2030年)》,提出建立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产业链,打造新型储能产业园,并规划了氢基能源基地布局和技术创新高地。
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上海市新型储能示范引领创新发展工作方案(2025—2030年)》,明确指出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电力安全自主可控的重要基础装备和关键技术支撑,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绿色转型具有深远意义。
该《方案》规划,至2026年,上海将建立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产业链,打造两个新型储能产业园,并培育超过10家具有产业引领效应的优质企业。预计应用规模将达到80万千瓦以上,储能削峰效果初显,带动产业规模接近千亿级。至2030年,上海将通过引育结合的方式形成千亿级规模的领军企业,力争应用规模超过200万千瓦,实现尖峰负荷全削减,带动产业规模再次翻番。
此外,《方案》还强调了以绿醇绿氨为重点,远期形成临港新片区、嘉定区、化工区、外高桥区域四大氢基能源基地布局。绿醇将持续提升航运加注能力,同时发挥本地资源“压舱石”作用。绿氨则聚焦于煤电掺烧,在化工区布局绿氨示范工厂,推动生产成本下降,结合火电项目升级改造,逐步提高掺烧比例,为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消纳提供新途径。
《方案》详细规划了新型储能发展的顶层设计、建设多元开放的示范应用场景、打造引领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高地、布局均衡协调的产业发展格局、健全规范可靠的管理体系、完善市场主导的营运模式以及强化多方协同的保障体系七大方面。其中,包括科学布局独立储能电站、加快创建车网互动(V2G)示范应用城市、灵活发展用户侧新型储能、适度超前布局氢基能源、推进特色示范场景建设等具体措施。
在技术创新方面,《方案》提出支持全过程安全技术开发、加强新型储能高效集成技术开发、探索新型储能调节能力技术以及布局前瞻性储能关键技术等。在产业发展格局上,将提升电池储能产品开发和制造能力,推动多种储能装备和材料规模化发展,加快发展新型储能技术服务产业,并培育新型储能产业空间载体。
此外,《方案》还强调了完善市场主导的营运模式,包括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优化新型储能收益方式、支持先进技术示范应用以及支持容量租赁共享等。同时,为保障方案的实施,上海将强化部门统筹协作、加大政策金融支持力度、加强产业人才保障、拓展国际国内合作交流以及强化动态评估和敏捷寻优。
(图片链接保留,未在此处展示)(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