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共中央政治局强调文化与科技融合,人工智能以其独特优势赋能大湾区公共文化服务,提升稳定性、精准性、多样性与时代性,促进文化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流动,推动大湾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24年10月28日就建设文化强国展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指出,要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有效路径,通过数字化赋能和信息化转型,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作为新时代的科技力量,在推动大湾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

  大湾区公共文化服务旨在满足大湾区民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提供包括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等在内的多元化服务。人工智能凭借其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以超高速度和极高精度,为大湾区提供了更加丰富、便捷、个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通过智能导览设备实现参观引导的自动化,提升了文化服务的稳定性;依托个性化推荐与定制技术,精准满足大湾区民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性,指出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湾区拥有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涵盖历史文化遗迹、传统艺术表演等多种形态。人工智能的引入,不仅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还紧扣新时代特点,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新演绎和再创作,使其更符合当代民众的审美需求和精神追求。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工智能打破了大湾区不同城市间公共文化资源的地域限制。通过搭建统一的数字文化平台,整合大湾区各地的文化场馆、文化活动、文化遗产等资源信息,实现了跨区域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促进了文化资源在大湾区的优化配置和高效流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将有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智能化水平。在大湾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丰富多样,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数字化整理、个性化提供和在场化体验等。通过数字化整理,活化文化资源,拓展服务半径;通过个性化提供,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通过在场化体验,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为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文化体验。

  为了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大湾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构建技术支撑体系、优化服务内容体系、健全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搭建大数据平台、加强智能硬件设备研发和应用等措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智能化水平;通过打造具有创新性和吸引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等措施,优化服务内容体系;通过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加强高校与科研机构合作等措施,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在推动大湾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人工智能将为大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注:本文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党史特别委托项目(GD24WTF01)的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图片链接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