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生态环境部联合举办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推进会,多位负责人表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势头良好,未来将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支持美丽中国建设。

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生态环境部携手举办了绿色金融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推进会。会上,多位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业内专家指出,我国绿色金融正蓬勃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金融及行业管理部门将继续完善标准体系,优化绿色金融服务,以更有效地支持美丽中国建设。

在推进会现场,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华夏银行等六家金融机构与六家企业签订了融资对接协议,共同推进绿色金融项目。

会上透露,为支持绿色金融的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将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至2027年,并计划有序推进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扩围试点。此举旨在通过评估试点效果,合理确定支持范围,并逐步推广至全国。同时,人民银行还将健全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考核评价体系,以评估金融机构在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表现,并强化评估结果的运用。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在会上表示,近年来,金融部门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不断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绿色金融体系。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存量规模已超过35万亿元,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超过3.9万亿元,均位居世界前列。

在金融机构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方面,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指出,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应立足自身职能定位,通过完善工作机制、优化流程管理、推动金融科技应用等措施,提升绿色金融供给质量。同时,他强调,应加大绿色信贷、债券、资产证券化等绿色金融产品供给,稳妥推进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建设,并聚焦资源环境要素、EOD项目、多元化气候投融资、绿色消费等关键环节,优化绿色产品和服务。

此外,会议还就如何加快制定统一的绿色金融支持目录和统计制度进行了讨论。朱鹤新表示,金融和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应持续健全标准体系,明确绿色金融的重点方向,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他呼吁金融机构加强对绿色重点行业的分析研究,积极探索创新绿色金融产品谱系,主动对接美丽中国建设重点项目清单。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也在会上表示,生态环境部门将主动与金融部门一道,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以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支撑美丽中国建设。他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二是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三是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制度;四是加强部门协同力度。

站在金融机构的角度,中国银行副行长张小东表示,希望相关主管部门在金融机构准入、投融资信息共享、碳足迹数据库共享等方面给予更多指导支持。同时,他也强调了中国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积极贡献和未来发展计划。

资源循环行业作为绿色金融支持的重点行业之一,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文峰建议金融系统的监管者和从业者多走进资源循环行业一线,深入研究循环经济的新变化和新状态,以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并创新金融产品。

最后,朱鹤新强调,各部门、各单位要共同提升绿色金融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在推动绿色金融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注重其对环境效益改善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实效。

(图片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