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商品馆在中国遍地开花,但真假俄货混杂引争议
AI导读:
俄罗斯商品馆在中国各大城市涌现,但真假俄货混杂,引发消费者和媒体关注。市场监管部门已开展排查整治,要求店铺规范经营。业内人士指出,俄货店商品定价较高,盈利能力有待考察,但俄罗斯品牌在中国市场具有广阔前景。
自去年年底以来,中国各大城市纷纷涌现出以红白蓝三色为主的“俄罗斯商品馆”。这些店铺内部装饰充满俄罗斯元素,如中俄国旗、套娃等特色商品,以及俄语歌曲的循环播放,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然而,不少俄罗斯人探店后却发现,店内不少商品在俄罗斯本土难以寻见。
据多家媒体报道,这些俄罗斯商品馆中并非全是真正的俄罗斯商品,存在不少国内代工产品,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受舆情和相关监管影响,多家俄罗斯商品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整改,尤其是新开张的门店,在产地标注和货架分区上做了更加规范的调整。
据羊城晚报报道,目前由俄罗斯农业部、俄罗斯出口发展中心官方认定授权的俄罗斯国家馆在全国范围内仅有4家,分别位于上海、哈尔滨、成都和深圳。然而,市场上出现的“俄罗斯商品馆”数量众多,质量参差不齐。
据央视新闻报道,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47家“俄罗斯商品馆”进行了排查,并对个别店铺责令停业。记者走访发现,一些店铺虽然打着“俄罗斯商品馆”的招牌,但货架上却混杂着众多国产商品,有的甚至还是三无产品。店员在面对消费者询问时,也存在误导消费者的情况。
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已对此类店铺进行了两轮集中排查整治,要求店铺做好索证索票工作,确保商品来源合法正规;同时要求不同产地商品的分区摆放,确保消费者可以辨别。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关注此类店铺的经营情况,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
业内人士指出,俄货店商品定价较高,很多同款商品在电商平台上售价较低。此外,俄货店的盈利能力也有待考察。虽然一些招商人员声称整体利润率在40%-60%,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同时,俄货店的火爆并不会是常态,未来可能会面临闭店隐忧。
尽管俄货店在互联网上存在争议,但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个产业的商业潜力。俄罗斯品牌在中国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但目前因为经销商和俄货店的原因,价格体系比较混乱。未来,随着市场的逐步规范和经销商问题的解决,俄罗斯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将更加稳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