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春运将于1月14日开始至2月22日结束,为期40天。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将达到90亿人次,铁路、民航客运量有望创新高。自驾出行将稳居主体地位。春运期间,国家将采取多项措施保障旅客出行安全顺畅。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今天下午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5年春运将于1月14日拉开帷幕,持续至2月22日,共计40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透露,据交通运输部门预测,春运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预计将达90亿人次,其中铁路、民航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均刷新历史记录。

自驾出行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预计达到72亿人次,约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总量的八成。高速公路车流量单日峰值或将再创新高。此外,由于今年春节较早,学生、务工、探亲、旅游等四种客流将高度叠加,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城市群将成为客流主要集中区域。

在铁路运输方面,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发送旅客有望日均突破1275万人次,同比增长5.5%。国铁集团将深入挖掘线路和装备资源,提升运输能力,每日安排旅客列车超1.4万列,增加座席约50万个,全力保障旅客出行需求。同时,国铁集团将继续开好公益性“慢火车”和“乡村振兴”旅客列车,方便群众出行。

道路运输方面,自驾出行成为春运主要方式。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将全面排查人、车、路、企交通安全隐患,严禁不合格车辆和驾驶人参与春运。同时,针对春运高峰时段,将部署针对性交通管理措施,保障群众出行平安顺畅。公安交警还将通过各类媒体媒介及时发布路况资讯和安全提示。

民航运输方面,春运期间全国日均航班计划约18500班,同比增长8.4%。中国民航局已成立春运安全专项检查督导组,对全国各生产运行单位进行重点督查。同时,民航局将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同联动,确保旅客顺利出行。

此外,中国气象局预计春运期间冷空气活动频繁,但强度总体偏弱。北方地区需防范降雪对交通的不利影响,西南地区高海拔路段需防范道路结冰,华北、四川盆地则需注意能见度较低对交通的影响。同时,建议密切关注西部、东北等地低温雨雪天气对供暖用能需求和输电线路的影响。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