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涛谈企业年金发展:盼更多企业参与,需政策助力
AI导读:
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谈企业年金发展,希望未来更多企业参与,但目前中小企业面临财务成本压力等难题,需政策制定者助力扩大覆盖范围。
“我希望未来更多的企业能够参与到企业年金中来。”近日,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这一期望,并强调“这还需要依赖政策制定者的最终决策。”
自2004年企业年金制度正式实施以来,至今已走过20载春秋。截至2023年底,全国企业年金积累基金总额高达3.19万亿元,基金组合数量增至5590个,参保企业总数更是达到了14.17万户。然而,梁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4》发布式上指出,目前参与企业年金的主要是财力雄厚的中央企业和国有企业,职工人数为3144万人,仅占企业职工总数的不足7%。
梁涛建议,应通过统筹“养老金三支柱”的政策框架,积极扩大企业年金的覆盖范围,以更好地惠及广大企业职工。
中小企业年金挑战
尽管企业年金制度在保障职工退休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覆盖范围有限的问题依然突出。数据显示,在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中,享有企业年金的仅占约7%。无论是从企业覆盖率还是职工覆盖率来看,各省、各行业以及国企与民企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以及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参与率尤为低下。
梁涛分析指出,这主要归因于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财务成本压力。中小企业大多处于资金积累阶段,财力相对薄弱,抗风险能力较差。在依法缴纳国家强制性社保后,企业负担已然沉重,难以有额外的财力和精力来发展企业年金。此外,民营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尚不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工会组织运行不规范,且尚未建立健全的民主管理制度。更为关键的是,中小企业的存续周期较短,经济实力较弱,盈利能力不强,现金流缺乏,员工流动性大,这些因素都制约了企业年金的发展。
同时,新兴业态在建立年金方面也面临一定障碍。由于劳务关系与传统行业不同,使得年金的建立变得更加复杂。例如劳务派遣员工,这类公司通常服务于多个用人单位,而不同用人单位对于建立企业年金的意愿和需求不同,导致年金的建立更加困难。尤其是平台经济从业者和自由职业者,他们没有相对稳定的单位,即便有享受企业年金红利的需求,也难以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实现。
推动年金均衡发展
针对我国养老保险三支柱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梁涛提出了统筹考虑三支柱政策框架的建议。他指出,第一支柱占比过大,地区差异显著;第二支柱即企业年金的参与度较低,作用尚不显著;第三支柱则刚刚起步。为了促进养老保险体系的均衡发展,需要抓住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为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发展提供的机遇,尤其是第一支柱企业缴费率下调的契机,调整三个支柱的缴费比例。
梁涛建议,在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前提下,确保退休收入的总体稳定。为此,应理顺养老保障体系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将降费与完善三支柱的顶层设计相结合,制定统一的长期计划。同时,适时放宽企业年金的具体条件,降低准入门槛,扩大企业年金的覆盖面。在机制建设方面,可以先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规模较大、收入较高的企业入手,逐步扩展到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企业,并鼓励民营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建立企业年金。
针对中小企业年金管理的繁琐问题,梁涛提出了通过网络平台完成方案报备等一系列流程的建议。通过汇集多个中小企业的年金基金形成大规模资金池,可以降低管理费率并减少运营成本。对于灵活就业者或未建立企业年金的职工,梁涛建议通过企业年金集合计划来补充养老金并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这不仅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还能为企业年金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