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上海多家互联网平台积极响应,召开算法合规公示分类指导会,提升算法透明度。各平台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各有侧重治理算法问题。同时,外卖平台关注骑手权益,算法治理需政府、企业、媒体及公众共同努力。

随着“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等算法问题日益凸显,上海多家互联网平台积极响应,采取行动应对。1月7日,上海市委网信办召开算法合规公示分类指导会,推动属地网站平台提升算法透明度与可解释性,哔哩哔哩、小红书、拼多多、携程、饿了么、大众点评等20余家重点平台参会并陆续展开算法公示。

在算法治理中,各平台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各有侧重。内容社区平台哔哩哔哩,针对信息茧房和同质化推送问题,提高用户自主干预能动性,增设信息负反馈选项,并优化热搜榜单排序、更新及标识规则。小红书则让用户可自主选择开关个性化推荐功能,并允许用户对不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反馈。电商平台得物聚焦大数据过度营销等问题,鼓励用户投诉违规行为,及时受理落实。拼多多则明确规定严禁大数据杀熟,清晰说明优惠券相关规则。

此外,外卖平台饿了么、美团等也在发力解决骑手权益问题。饿了么在全国上线骑手休息措施,若骑手连续跑单时长过长,会被要求休息20分钟以上。美团则在华东区域试点“8小时弹窗提醒、12小时下线休息”的防疲劳措施,并计划通过培训、积分制等替代方案,逐步取消骑手超时扣款,推动正向激励。

算法治理还需多方协作。部分短视频平台存在敏感词现象,导致博主使用“黑话”规避风险。抖音对此回应称,平台将全面深入公开算法基础运作原理、运营机制及热点榜单计算原理,提高透明度。同时,年轻人也通过反向驯化算法表达对算法“黑箱”的不满。长远来看,构建良好的数字生态需政府、企业、专业人士、媒体及公众共同努力。

政府监管方面,需加强对算法治理合规的引导,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督机制。去年7月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首次对差异化定价进行规范。企业则需加强自律,建立开放多元的算法沟通机制,消解消费者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