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市场迎新政策利好,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加速
AI导读:
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工信部联合发布《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提出构建高效便利可信的数据流通机制。各地正加速建设数据空间,可信数据空间将成为重点发力方向。中国电子云等企业积极参与,推动数据流通和运营。
财联社1月8日讯(记者付静)近期,数据要素市场迎来新的政策利好,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工信部共同发布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简称《指引》),明确提出构建高效、便利、可信的数据流通机制,旨在支持企业、行业及城市建立可信数据空间,并探索个人及跨境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根据规划,至2029年,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主体结构将基本完成。
据财联社记者最新了解,可信数据空间等作为数据流通利用的重要设施,将成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关键部分。目前,各地正积极推进数据空间建设,城市、行业、企业三类可信数据空间相对能够较快落地实施。然而,整体上,国内数据空间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连接、纳管等技术难题尚待解决。
深桑达A(000032.SZ)中国电子云副总裁冯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是推进全国数据要素统一大市场形成的重要支撑,也是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载体。他强调,要为各级政府创建多级数据要素市场,而数据基础设施的支持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6日,国家数据局副局长沈竹林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据业界初步估算,数据基础设施每年将吸引直接投资约4000亿元,预计在未来五年内带动投资规模达到约2万亿元。
关于搭建100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所面临的技术挑战,财联社记者了解到,可信数据空间是当前数据流通利用领域的主要实践方案之一。根据《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简称《行动计划》),至2028年,我国将建成超过100个可信数据空间。中国电子云数据运营部总经理宋超指出,可信数据空间的概念起源于欧洲数据体系,目前全球已有178个相关案例,欧洲在数据空间建设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国内尚处于初期阶段。
在《指引》发布当天,中国电子云推出了云数一体可信数据空间解决方案,该方案包括数据流通运营能力、数据流通技术底座、可信连接器、可信云底座等核心组件,旨在兼顾安全保护和流通效率。该方案基于密态计算,支持大批量数据的高速传输,适用于大模型训练推理等创新场景。
中国电子云安全运营部总经理毛昱介绍,中国电子云采用云数深度融合的方案,基于自主操作系统和数据流通控制技术,提供广泛的数据主体接入能力。中国电子云可信数据空间对数据接入、传输、清洗、开发等跨主体流通全过程进行管控,并对基于API接口、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等多种流通技术,以及同一流通技术下多个技术厂商产品的数据开发和数据交付进行统一纳管。目前,该方案已适配6大流通技术路线和9个市场主流厂商产品。
宋超分析,可信数据空间搭建的技术难点包括:一是汇聚多路数据资源、承接广泛主体带来的连接挑战;二是承接多类安全技术带来的统一纳管挑战;三是可信数据空间作为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方向,涉及与其他基础设施的连接问题。
为解决数据“不敢享”“不愿供”“不流通”“难利用”等关键问题,中国电子云与多家行业合作伙伴发布了高质量共建可信数据空间的联合倡议。这些合作伙伴包括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无人机遥感数据资源分中心、中盾安信、中科加能、朗新集团(300682.SZ)、百度智能云等。
《行动计划》提出,将重点布局企业、行业、城市、个人、跨境五类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和应用推广。宋超指出,由于个人数据较为敏感,个人数据空间建设仍处于摸索阶段;跨境数据空间则具有行业和区域属性,以跨境业务为主;而城市、行业、企业可信数据空间相对能够快速落地,是重点发力方向。在行业方面,他建议可以优先关注医疗、能源、文旅、制造等领域。
近期,各地政府、数据局及多个企业积极响应《行动计划》。例如,山东省启动了公共数据流通交易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中日友好医院与北电数智联合发布了医疗可信数据空间,青岛启动了海洋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全国首个空天可信数据空间及运营中心在北京启动,中国电信(601728.SH)数发中心与海南省发改委等多家政府机构成立了可信数据空间生态联合体,宁波启动了全国首个副省级城市数据空间建设等。
中国电子云可信数据空间已通过中国电子云数据港接入全国性权威合规、高质量的公共数据、行业数据和企业数据,以及自研的高价值数据产品。该方案已在部分重点城市、工业央企、食品央企以及高端装备制造、育种等行业落地实施。
冯进表示,中国电子云最早从事城市公共数据汇聚治理,已积累了一百多个城市客户。这些城市积极响应国家数据局可信数据空间的试点,下一步将重点放在数据流通和运营上。同时,中国电子云还参与了多家央企的数据汇聚治理工作。随着国家财政发布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方案,央国企尤其是数据富矿型央企将面临产业链上下游数据的流通融合利用,从而激活数据的价值潜力。在行业上,除了组织内的数据汇聚治理,还需要促进多层级之间的数据流通,行业数据空间的需求应运而生,这将是未来探索实践的方向。
谈及推进计划,冯进称,中国电子云已锁定20-30个城市、3-5家央国企、1-2个行业,计划在今年一季度全面铺垫布局,以可信数据空间解决方案为支撑,完成数据基础设施的落地。2024年,将以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为核心,推进数据运营能力的形成;2025、2026年将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的统采共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产业数据的融合运营。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