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险资举牌次数和被举牌上市公司数量创新高,主要集中在高股息特征的领域。ETF市场上,聚焦高股息、低估值的国资央企红利资产ETF也持续获得资金青睐。险资等长线资金高度重视高股息资产,红利投资策略在长周期中展现出优势。

险资对高股息资产的布局正在持续加码。据最新统计,2024年险资举牌次数与被举牌上市公司的数量均创下了2021年以来的新高。这些被举牌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公用事业、环保及银行等领域,展现出了显著的高股息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的险资举牌高峰分别出现在2015年和2020年,而随后的2016年和2021年,市场均呈现企稳上行的态势。

在ETF市场,聚焦于高股息、低估值的国资央企红利资产的ETF产品也备受资金追捧。例如,跟踪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的红利ETF港股(520900),其份额截至1月7日已连续26个交易日增长,不断刷新历史新高。华创证券的研究指出,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重仓石化、通信、交运、煤炭等板块的头部央企,这些企业具有高股息、低估值的特点,投资价值显著。

险资等长线资金之所以高度关注高股息资产,民生证券分析师张凯烽给出了见解。他认为,在当前利率持续下行的背景下,险资倾向于加大对股息率和ROE较高、现金流稳定、业务护城河较深、需求端较稳健、竞争格局清晰的二级市场标的的关注。通过长期股权投资提高权益投资比例,已成为险资增厚投资收益的重要方式。

从海外资本市场的历史经验来看,在利率下行周期的市场环境中,资金往往更倾向于寻找确定性更高的资产,红利风格资产往往能在较长时间内表现出优势。立足长周期视角,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红利投资风格的崛起并非简单的投资风格轮动,而是反映了长周期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变迁以及上市公司发展阶段的内在逻辑紧密相关。红利投资策略不仅可作为震荡市的防御性工具,更适合作为资产配置组合中的底仓型资产。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