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人工智能与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AI导读:
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发力,公共算力平台加速构建,数据运营平台汇聚高质量数据,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占比全市领先。同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预计达到2万亿元,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中新网北京1月8日电 (记者陈杭) 2024年,北京市海淀区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发力,公共算力平台加速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落地实施,数据运营平台汇聚近2PB的高质量数据,规划打造全球首个创新街区。据统计,海淀区拥有1.23万名人工智能学者,其中101人次入选“2024年度AI2000全球顶尖学者”榜单,占全市80%以上;现有人工智能企业1300余家,占全市70%;备案大模型74款,占全市70.5%,区域AI产品访问量全国占比预计超60%。
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方面,海淀区去年预计收入达到2万亿元,同比增长13%。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中关村科学城国际医谷、集成电路设计园二期等项目相继落地,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启动建设具身智能研究院,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4.0阶段扩区至海淀,成功搭建全球首个6G外场试验网。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5家,累计398家,占全市38.5%;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939家,累计2688家,占全市27.5%。
海淀区创新生态持续优化,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举措全面落地,推出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产业支持政策,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新增产业空间115.5万平方米,加强金融服务,9家企业成功上市,财金协同平台发放贷款67.63亿元,增长95%,并发布规模50亿元的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二期基金。
海淀区落实减税降费政策,10796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超1700亿元,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预计超500亿元。推动开放创新,发布“中关村科学城—香港创新加速计划”,34家企业成功出海。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50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预计超1000件,增长约13%。
今年,海淀区将加快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人工智能优势,推动算力资源供给,深化AI原点社区建设,并推动医药健康、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前瞻布局算力星座,支持空天信息产业园建设。同时,推动信创、科学仪器、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发展,加快“双智”试点城市建设。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