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府投资基金动作频频,新兴产业获大力支持
AI导读:
近期,北京政府投资基金大动作不断,包括千亿母基金增资和亦庄二期基金设立,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据统计,2024年至今,北京各级母基金增资和出手规模超3000亿元。
《科创板日报》1月8日讯(记者李明明)近期,北京政府投资基金在资本市场掀起波澜,动作频频。
首先是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迎来千亿增资——其出资额由1000.1亿人民币大幅增至2500.1亿人民币,增幅高达150%。这一工商变更标志着北京政府投资基金实力的显著增强。
与此同时,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二期(简称“亦庄二期基金”)也宣告正式设立,规模为1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亦庄一期基金已于2023年1月成立,同样为100亿元规模。至此,北京市区级政府投资基金新增出资规模已达1600亿元。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4年至今,北京各级母基金的增资和出手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其中,市级引导基金增资达1500亿元。
北京市政府引导基金成立于2016年1月,由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国管”)和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出资比例分别为99.996%和0.004%。北京国管同时担任该基金的受托管理机构,目前管理基金总规模达2000亿元,成为北京市唯一具备母基金、PE基金、VC基金管理经验和能力的大型国企集团。
投资人士分析认为,北京市引导基金此次增资,或是在为新一轮投资储备弹药。按照最早一批设立的政府投资基金约8年的存续期来看,此前的1000亿元出资额已逐渐进入收获期。
从出资节奏来看,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在2024年表现活跃,成为最活跃的国资LP之一。2024年6月,北京8只政府产业投资基金全部落地,包括机器人、人工智能、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等领域的投资基金,总规模均达100亿元。北京市引导基金作为LP,对这8只子基金的出资总额接近900亿元。
在“2024北京PE论坛”上,北京国管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郭川透露,这8只基金已完成167个项目的投资决策,投决金额合计约170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0%。其中,已对135个项目出资合计约127.33亿元,招引项目占比近20%。
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已实现交割的对外出资记录涉及16只子基金,管理机构包括中金资本、小米智造基金、北汽产投以及君联资本等知名企业。同时,该引导基金还直接投向了清微智能、小雨智造以及沃兰特等98个项目。其中,国科天成已于去年实现创业板IPO。
在区级层面,亦庄二期基金继续聚焦经开区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以及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材料、未来空间等六大未来产业。此外,亦庄二期基金还将设立经开区首只全领域投资的并购基金,以补全经开区并购基金布局。
2023年设立的亦庄一期基金,截至目前累计决策投资项目金额达84.03亿元,储备项目投资金额44.13亿元,预计将带动社会投资及返投金额超百亿。经开区已形成了覆盖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基金生态,包括产业升级基金、专项子基金以及市场化子基金等。
除了上述基金外,2024年末,北京还在一天之内落地了4只基金,总规模超50亿。经开区在2024年三季度也宣布已打造总规模超过500亿元的基金集群,包括与四大AIC共同组建的300亿元AIC股权投资基金、与链主企业组建的超100亿元CVC基金以及与国际机构组建的超过10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和并购基金。
从发展情况看,北京的政府投资基金呈现出规模渐增、领域聚焦新兴产业等特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与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北京积极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积极频繁成立母基金背后,是北京正在抢抓新兴产业,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了14%;2024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6年来最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贡献7成。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