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保险市场
AI导读:
金融监管总局提出加强对低空经济等新领域新赛道保险研究应用,头部险企已入局推出相关产品和服务,预计2035年低空经济保险市场规模将达到80至100亿元。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强监管防风险促改革推动财险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智能驾驶、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等新领域新赛道保险研究应用”,并在“加快业务转型升级”部分特别提到低空经济保险。随着低空经济在商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其保险需求也日益显著。
人保财险、平安产险等头部险企已纷纷入局,针对飞行器及地面配套设备损失、第三者责任、上机人员责任等风险,推出了一系列相关产品和服务,为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人保财险推出的“低空保”专属保险产品,不仅全面保障了机身及地面配套设备等财产损失、第三者责任、上机人员责任等主要风险,还覆盖了额外特殊风险,为日益多元化的低空经济创新应用新消费场景提供了全面的风险保障。
实践方面,人保财险的“低空保”已在广东、珠海、安徽等地成功落地,为多家客户提供了超5000万元的风险保障。平安产险则推出了“平安低空经济护航者”综合保障方案,以“保险+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创新定制专属综合方案,全方位护航低空经济产业链稳健发展。
此外,中再产险与太保产险共同发布的“低空经济第三者责任险”保险创新成果,系统性地构建了核心条款、承保指引和服务规范等准则,成为国内首个无人驾驶航空第三者责任保险地区示范性条款。国寿财险也与中再产险共同开发了《低空经济运营管理平台风险保障综合解决方案》,将创新方案嵌入政府的低空经济管理平台。
据瑞再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低空经济相关保险产品日益丰富,三成以上的财产保险公司已开展相关业务。随着低空经济万亿级市场的蓄势待发,相关保险需求也日益旺盛。预计2035年,低空经济保险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0亿元至100亿元。
然而,低空经济风险状况复杂,涉及的法律责任风险也较为复杂。因此,金融监管部门正积极引导低空经济保险产品服务创新,推动第三者责任保险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同时,多地也在推动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觉、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保险托底的良好格局。
在此背景下,保险公司应加强对低空经济的风险研究,不断完善对风险状况的理解和认知;加强与低空经济产业相关方的合作机制构建,在数据信息、风险服务、技术应用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探索新产品、新模式,推动产品与业务的试点与创新,从而增强承保与风险减量服务。(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