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数字技术正为城乡之间搭建起一座“数字桥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本文探讨了数字技术如何促进城乡要素流动、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等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数字技术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建议。

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路径,备受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均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技术正广泛渗透到乡村,为城乡之间搭建起一座“数字桥梁”,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城乡融合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城乡功能布局、要素流动、公共资源配置、产业发展以及社会治理等。数字技术的通用性和渗透性特征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高度契合。数字技术的不断迭代和应用,不仅改变了乡村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还带来了城乡要素流动格局、经济联系模式和公共资源配置方式的一系列变革。

当前,城乡要素流动不畅,特别是乡村的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过多流向城市,成为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障碍。然而,数字技术的应用正在深刻改变这一状况。通过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数字技术正在优化传统的生产要素流动与空间配置路径。同时,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融入农业生产全过程以及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显著提高了农业要素的配置效率。

数字技术的高效信息流通和精准数据支持,促进了农产品供需的有效对接,将乡村市场融入统一大市场。此外,数字技术还促进了城乡产业协作与价值链的双向延伸,实现了城乡经济的互补发展和深度融合,进一步畅通了城乡经济循环。

在优化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方面,数字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突破传统的时空限制,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就业、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的融合发展,催生了“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创新场景,促进了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的下沉,提高了公共服务资源的覆盖面和均衡普惠度。

数字技术还对提高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水平具有积极影响。通过实现城乡之间的信息、管理和服务的实时共享,数字技术使治理过程更加透明,从而提升了治理效能。例如,浙江实施的“乡村大脑”项目就成功打通了城乡间的信息壁垒,为优化城乡治理提供了智能化支持。

然而,在推进数字技术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制度建设对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的保障作用需要加强。良好的制度环境是数字技术在城乡融合领域深化应用的基础。目前,城乡数字化治理过程中相关制度规范的不健全引发了数据过度采集、数据处理不透明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数字技术更好地赋能城乡融合发展。其次,数字鸿沟和数字不公平等问题亟待解决。随着农村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不少农村居民缺乏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如何在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产业发展效率、社会治理效能的同时确保公平,仍然是一个重要挑战。最后,数字技术在给城乡发展带来高效、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风险,特别是农村网络安全方面。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防范应对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风险。

尽管存在挑战,但以数字技术为动力引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仍然是大势所趋。目前,数字技术已经在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的赋能作用。为了进一步优化数字技术的应用,需要冷静分析数字技术的应用方式、范围,并瞄准城乡融合发展的短板问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具体来说,首先要深化数字技术在工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领域的普及应用,以促进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和高效化。其次,要积极培育乡村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发展乡村智慧旅游、创意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向乡村汇聚。最后,要把提高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数字化规划平台,推动公共服务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提高规划的精准性和科学性,促进优质公共资源城乡共享。

此外,城乡融合发展既要实现“硬联通”,也要注重“软衔接”。依托数字技术提升城乡治理融合水平是重要内容之一。可以借鉴“数字乡村一张图”和“数字大脑”等经验,打造城乡一体化的数字治理平台,建设覆盖全生命周期、线上线下联动、精准高效的数字化治理网络,不断提升城乡治理效能。

(作者系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