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发改委制定并发布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旨在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消除市场壁垒,促进商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为稳定发展预期、释放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循环畅通提供关键支撑。

  近期,国家发改委遵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指导方针,携手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并已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印发实施。1月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详细阐述了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有关情况以及《指引》的具体内容。

  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有助于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通和高效配置,降低交易成本,还能通过高质量供给激发和引领需求,提升消费者福祉水平。这一市场的成功建立,将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为资源整合、创新激励和产业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分布差异及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建设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部分地区在推进过程中感到迷茫,不知从何入手。

  为此,《指引》的出台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方向和基本框架,旨在解决三个核心问题:明确必须完成的任务、划定禁止的行为边界以及倡导和鼓励的实践方向。

  “规定动作”即必须完成的任务,包括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和社会信用制度。具体措施包括:实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确保地方依法设定的市场准入管理措施纳入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确保政策措施不妨碍公平竞争。

  “底线红线”则明确了禁止性行为,如违规设置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妨碍经营主体平等准入和退出、影响公平公正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等。一旦触碰这些底线,将承担相应责任。

  “自选动作”鼓励各地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在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先行先试,积累经验。这有助于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消除市场壁垒,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为稳定经济发展预期、释放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循环提供关键支撑。

  尽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涉及面广、任务艰巨,但已有积极进展。近日,中国政府网微信公众号报道,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收到企业反映的违规设置市场准入门槛、企业自主迁移受限等问题,国办已派员实地核查并推动解决。

  这一案例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障碍,但只要我们保持心理准备,积极应对,并加大整改和通报力度,相信任何难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