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择机降准降息”信号强烈,市场期待政策力度加大
AI导读:
近两周内,中国人民银行两次重要会议提出“择机降准降息”,市场普遍期待今年将继续实施有力度的货币政策。分析人士认为,降准降息将在关键时刻灵活使用,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果,并释放逆周期调节加力的信号。
近两周内,中国人民银行两次重要会议均释放出“择机降准降息”的强烈信号,预示着货币政策调控力度的加大,市场普遍期待今年将继续实施有力度的降准降息政策。
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降准降息不仅具有显著的政策效果,更承载着强烈的政策信号意义。分析人士指出,降准降息应在关键时刻灵活使用,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效果,并保留施策空间。
政策层面对于降准降息的关注显著增加,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再到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均提及了“适时降准降息”或“择机降准降息”,与“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相呼应。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央行近期强调“择机降准降息”,不仅明确了这两项工具的使用空间,还预示着其操作时点将更加灵活。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则认为,“择机降准降息”的表述释放出2025年逆周期调节加力的清晰信号。
降息降准政策一方面将推动信贷、社融等金融总量指标增速上升,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也将释放出逆周期调节加力的信号,提振市场信心。在实施逆周期调节、引导社会预期、调控市场流动性的关键时点,央行将选择发力实施降准降息,以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工具效用。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陶川指出,银行息差、人民币汇率、债券发行是观察开年货币宽松的三条线索。明明认为,央行在动用降准工具时,主要考量因素仍是银行间流动性市场的平稳充裕。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强调,降准所提供的流动性期限最长、成本最低,应在关键阶段使用。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认为,在稳定市场预期的背景下,短期汇率波动或许是货币政策“择机”考量的因素之一。国泰君安证券判断,一季度依然存在降准落地的“窗口期”,因为一季度是信贷投放高峰期,降准有助于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预计,2025年有望降准1个百分点左右,降息幅度可能保持在40到50个基点。央行还将综合使用多种总量工具释放流动性,以满足政府债券发行、消费恢复、投资扩张等资金需求。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