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企股权转让频繁,外资加码中国保险市场
AI导读:
2024年险企股权转让事件频发,包括多家财险、人身险公司及保险集团的股权变动。同时,外资对中国保险市场表现出较高积极性,通过受让股权和认购新股等方式加码投资。
1月6日,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色股份”)在回应投资者时透露,公司于2024年3月29日发布公告,计划转让其所持有的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民生人寿”)6.1709%的股权。若后续有进展并符合披露标准,公司将严格遵守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024年,险企股权转让事件频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据统计,截至当前,已有38起险企股权变动事件,另有至少17家保险机构(涵盖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的股权仍在寻找买家。民生人寿的股权转让正是这一趋势的缩影。
值得注意的是,多个国有股东正在挂牌转让险企股权。例如,中意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京东安联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简称“京东安联财险”)等12家财险公司,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幸福人寿”)、三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14家人身险公司,以及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保险集团、再保险公司与保险资管公司均发生了股权变动。其中,部分险企股权经历了多次转让。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统计,至少17家保险机构的股权仍在挂牌转让中。已透露转让方企业信息的项目中,15个股权转让项目来自国有全资或国有控股企业。这些多为中小险企,挂牌超过半年而未成交的情况并不少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指出,一方面,受“退金令”等政策影响,部分国有股东选择剥离非核心资产,聚焦主业;另一方面,中小型险企利润未达股东预期,导致股东出售股权。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接手者缺乏良好预期,股权转让遇冷。
此外,自2020年起,多项政策文件强调国有企业聚焦主业、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去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提出,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新参股各类金融机构,对服务主业实业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原则上不予参股和增持。这一系列规定被称为“退金令”。同时,险企股权转让案例中,有的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平稳完成风险处置,如幸福人寿部分股权经法院裁定后转让给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部分险企股权转让为股东方实际持股人的内部调整。
股权转让对险企经营具有双重影响。王国军表示,积极影响包括引入优质股东优化治理结构、补充资本提高偿付能力和拓展业务资源;消极影响则包括战略动摇、管理层和核心员工变动及市场信心受损。然而,在接手险企的各路资本中,外资对加码中国保险市场的积极性较高。例如,安盛保险(百慕达)有限公司受让原信利再保险(中国)有限公司100%股权,忠利保险有限公司、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等均通过受让股权获得国内险企股权。此外,比利时富杰保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安联投资有限公司等外资公司还通过认购险企新发行股票的方式加码中国保险市场。
王国军和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均认为,外资加码中国险企的原因包括看好中国保险市场长期发展、战略布局以及逢低买入的财务动机。同时,中国政策开放和营商环境优化也促进了外资加码险企股权。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