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加速推进ESG信息披露
AI导读: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启动年度ESG信息披露筹备工作,监管层发布多份文件提出新要求。2024年,我国ESG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ESG理念深度融入公司治理实践。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紧锣密鼓地启动了年度ESG(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披露的筹备流程。部分企业通过官方网站发布了ESG报告编制项目的招标公告,而另一些企业则公开了ESG报告鉴证服务的招标信息,标志着ESG信息披露工作步入新阶段。
自去年以来,监管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从市值管理、信息披露等多个维度对上市公司的ESG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按照现行规定,上市公司需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四个月内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且发布时间不得早于年度财务报告。
北京商道融绿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沛源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ESG报告涵盖节能减碳、员工管理等广泛领域,要求企业设定明确的愿景和目标,并通过各类量化指标来衡量企业行动的进展情况。同时,外部利益相关方可根据报告中的信息,对企业过去一年的ESG表现进行评价。
ESG信息披露监管框架日益成熟
2024年,我国在ESG信息披露监管体系的建设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指出,顶层设计紧密围绕“双碳”战略实施与经济绿色转型,强化绿色金融的服务功能与风险防范,ESG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已初步成型,并与国际标准加速接轨。
随着ESG政策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ESG“考卷”的重点逐渐清晰。上海荣正企业咨询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人茆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的核心在于精准识别与公司业务相关的关键ESG议题。企业需评估每个议题对公司财务状况和ESG表现的双重影响,并根据优先级进行分类排序,从而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将ESG与业务发展紧密结合。
茆娟进一步阐述,公司需披露ESG治理架构及责任分工,展示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评估气候变化和供应链等领域的风险与机遇,并量化碳排放数据及减排目标的进展情况,以构建一个全面、清晰的ESG信息披露体系。
郭沛源预计,在政策推动下,上市公司的ESG报告数量将迅速增加,报告质量也将显著提升;同时,对ESG报告进行审验的需求也将有所增长。
ESG理念深度融入公司治理
近年来,监管部门致力于提升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能力,持续优化ESG信息披露制度体系。
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的优秀ESG实践得到了广泛认可,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和评级不断提高。以沪市公司为例,截至2024年12月25日,沪市共有343家公司纳入MSCIESG评级,占沪市上市公司的15%;在沪市强制披露主体中,科创50、上证180指数样本公司纳入评级的比例分别高达96%和95%。从评级变化来看,近九成公司的评级等级上升或维持不变,其中,国泰君安评级提升了3个等级,中国太保、健康元、新奥股份等9家公司评级提升了2个等级。
以新奥股份为例,在最新公布的MSCIESG评级中,该公司连续提升两个等级,获得了AAA等级。公司积极探索减碳路径,通过先进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积极响应国家的“双碳”目标与能源转型战略。此外,公司还聚焦于能源数智化、储能、氢能、光伏与节能等领域,深入推进清洁能源转型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孵化。
茆娟认为,ESG报告与评级是增强投资者信任、吸引潜在资金的重要手段。企业需持续优化各类ESG评级,以展现其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具体成果。优质的报告与高水平的评级相结合,不仅能直观反映公司的ESG实力,还能巩固资本市场对企业的长期信心。
当前,ESG理念正逐步深入公司治理实践,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ESG目标纳入董事会的战略规划,并设立专门的ESG委员会,负责监督ESG相关事务。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