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年来,基金行业面临多重挑战,公募机构裁员频发,投研和市场部门成重灾区。行业整体大环境未见明显好转,被裁从业者再就业成难题。公募行业如何平衡成本控制与团队稳定性备受关注。

近年来,基金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多重挑战,公募机构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裁员现象屡见不鲜。由于公募行业的整体业绩和规模尚未出现明显好转,这一趋势预计还将持续。

投研和市场部门,因其工作成果易于量化,不幸成为了基金公司裁员的重灾区。小型公募机构纷纷采取多轮裁员措施以降低成本,甚至一些入职不久的员工也未能幸免。大型公募机构同样面临挑战,基金经理的业绩不佳直接导致其成为裁员目标,尽管培养成本高昂,但不少公募仍选择割舍。

此外,一些存在“人浮于事”现象的部门也面临持续裁员压力。部分公募机构在扩张期盲目扩充团队,导致一些部门员工数量过多,缺乏实际贡献。这些员工在未来可能会面临更多的裁员风险。

资深公募人士指出,公募基金行业在井喷发展后,基金经理人数已接近4000人,但真正适合做投资、有能力为投资者赚钱的并不多。因此,优胜劣汰成为行业常态,被裁员也是正常现象。然而,大多数公募还是保持了团队的稳定性,裁员规模相对可控。

公募行业裁员压力不仅来源于业绩和规模的不振,还受到行业整体大环境的影响。随着公募费率改革的推进和行业整体降费的实施,许多公司收支平衡的难度增加。进入2025年,尽管市场有所回暖,但许多未在被动投资领域布局的公募基金并未实现规模的大幅增长。因此,公募行业的降本增效压力依然很大。

在裁员频发、行业整体业务收缩的大环境下,被裁员的公募从业者再就业也面临诸多挑战。多数公募机构的招聘都在收缩,部分机构甚至秉持“不出不进”的原则。这导致被裁从业者难以在公募行业找到新的工作机会,一些人甚至选择彻底转行。

总体来看,公募行业在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裁员现象难以避免。但如何平衡成本控制与团队稳定性,如何优化业务模式以应对市场变化,将是公募机构未来需要深思的问题。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