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ER方法学新进展:细化要求促进碳市场发展
AI导读:
近日,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甲烷体积浓度低于8%的煤矿低浓度瓦斯和风排瓦斯利用的《方法学》,为CCER市场带来新变化,促进碳市场发展,增加市场供应量。
CCER方法学领域迎来新进展。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与国家矿山安监局携手发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甲烷体积浓度低于8%的煤矿低浓度瓦斯和风排瓦斯利用》(简称《方法学》)。
甲烷,作为第二大温室气体,其增温潜势高且寿命短,对全球气温升高的贡献不容小觑。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4年全球甲烷追踪》报告显示,2023年化石燃料的生产和使用导致近1.2亿吨甲烷排放,与2022年相比呈现上升趋势。
中国对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此次发布的《方法学》在测算要求上更为细致与严谨,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将丰富我国自愿减排碳市场的项目种类,进而增加CCER的市场供应量。企业需严格按照《方法学》进行项目开发,以获得碳减排收益。
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副秘书长吴宏杰指出,《方法学》的发布不仅有助于我国“双碳”目标的完成,还能促进低浓度瓦斯利用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国自愿减排碳市场。
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方法学》的适用条件更为细致。例如,瓦斯来源必须是井工煤矿(不包括废弃或关闭的井工煤矿),分解销毁技术暂仅限于无焰氧化技术。此外,正式稿不仅要求销毁瓦斯,还强调了对瓦斯的“销毁加利用”,即分解销毁风排瓦斯,并利用产生的热能进行发电、供热或热电联产。
这一变化反映出政策背后的深层思考,旨在通过碳市场的“指挥棒”作用,激励更多项目产生碳减排效益,同时提升煤矿业主的经济收益。此外,《方法学》还明确了项目边界外监测仪器管理的责任归属,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对于符合适用条件的企业,在项目提出和开发过程中,应意识到碳减排量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通过项目开发者运用碳减排知识的再创造才能实现。同时,国家对于监测数据要求严格,项目业主需对监测减排量的仪器负起责任。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