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速推进,全面取消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政策落地
AI导读:
1月7日,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政策正式落地,有利于保障劳动者权益。该政策源自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旨在促进市场要素自由流通,实现资源高效优化配置。中央高频出台政策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强调政府与市场协同,为长远发展注入动力。
1月7日上午,备受广大劳动者关注的“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政策正式落地。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打破了参保的壁垒,更是顺应了新型用工关系的需要,为劳动者权益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该政策源自国家发展改革委此前印发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并于今年1月7日正式公开发布。《指引》明确指出,各地区不得限制商品和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也不得要求经营主体必须在某地登记注册,旨在促进市场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通。
这一举措的底层逻辑在于,无论是从业人员、经营主体,还是商品、资本、数据等市场要素,都应能在全国各地区之间实现无障碍的流通。在市场“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这些要素将流向最能发挥效用的位置,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优化配置。
自中央提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目标以来,相关措施接连出台,旨在推动市场走向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然而,在实践中,一些地方仍出于地方保护主义或个体利害得失的考虑,设置壁垒、制造堵点,阻碍了市场的统一和高效。
近年来,“新三样”内卷困境愈发凸显,部分原因就在于封闭小市场导致的资源错配和零和博弈。各地通过无底线的优惠补贴争夺同一产业或产业链同一环节的企业,导致产能过剩、价格战频发、质效下降等问题。为此,中央多次提及反对“内卷式”竞争,并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
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地方发展过程中大局意识、全局思维的缺失,另一方面也源于对地方利益的优先考量。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市场“由大向强”的必由之路。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决心和力度,打破固有观念和既得利益障碍。
去年以来,中央高频出台政策、释放信号,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一批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被及时清理,内卷式、比价式的招商模式也逐渐被更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做法取代。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将“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列为2025年的重点任务。
今年一开年,《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就迅速公布,对各地区、各部门提出了方向性、框架性指导和阶段性工作要求。这些来自最高层的动作,都彰显了中央破除区域壁垒、打通循环堵点、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决心和力度。
更进一层地看,这代表了中央对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再强调。在外部环境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面临困难挑战的当下,更要让市场更有效,坚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应与市场更好协同,有效维护市场秩序、矫正市场失灵,为市场扫清障碍。
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但只要稳扎稳打地推进各项改革举措,就能凝聚起尊重市场的共识,既要利用好市场,也要保护好市场。对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来说,打破部门利益、跳脱地方保护主义,本身就是自我革命的具象化,也是长远发展的根本保障。
尊重规律、理顺机制、持续释放活力,一个真正高效的统一大市场将成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确定性”来源,抵御各种不确定性,为中国的长远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