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加速发展,平陆运河与龙门大桥助力
AI导读: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通过平陆运河和龙门大桥的建设,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化与东盟国家合作,推动北钦防一体化发展,但面临城市规模小、未加入全球供应链等挑战。
作者:曾思怡
广西,坐拥我国西南方向出海口,却常被戏称为“假的沿海省份”。原因在于,其主要大江如漓江、邕江、柳江等,均在梧州汇入西江,最终流向广东出海,而广西的出海口——北部湾港,则无一条区内大江连通。
面对这一困境,广西决定以水“改命”。2022年,连接南宁和北部湾港的平陆运河正式开工,这条按最大航道等级建造的百里运河,将显著缩短南宁乃至西南货物从内河出海航程,为运河沿线城市,特别是北部湾港,带来前所未有的产业机遇。
此外,广西最长跨海大桥——龙门大桥也于2024年底开通,旨在推进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座沿海城市迈入“1小时通勤圈”,更好地统筹港口资源,优化分工合作。
龙门大桥的开通,对北钦防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座大桥几乎将钦州港、防城港以直线连接,显著缩短了两地通行时间,促进了人货往来,打通了制约两地经济要素加速融通的卡点。
广西早在2019年就提出了北钦防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旨在打造设施互通、产业互补、园区协同、服务共享、内外联动的一体化新格局,以强化北部湾港三港域分工协作、协同发展。
龙门大桥不仅是北钦防一体化的重要一环,也是国家公路网规划的丹东至东兴G228国道广西滨海公路主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公路不仅将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座城市连成一体,还向东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向西连通东盟。
广西的发展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向海图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化与东盟国家合作”在交通规划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而平陆运河的建设,更是广西“摘帽”假性沿海省份、发掘扩大现有江海资源的重要举措。
平陆运河全长134.2千米,按内河I级航道标准建设,预计2026年完工。这条运河将使原先流经邕江、汇入西江最终在广州港出海的货物,可直接走平陆运河从北部湾港出海,缩短入海航程约560公里。据预测,平陆运河建成后,每年将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节约运输费用超52亿元。
然而,广西在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尽管北部湾港货运吞吐量近年来快速增长,但北部湾经济区内的城市规模普遍较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且尚未加入全球供应链的主航道,缺少海外投资,尤其是代工厂。
经济学者盘和林指出,北部湾经济区在产业布局时,应尽可能向产业上游配套领域发展,如手机产业配件等,以缩短出口路程,体现北部湾的距离优势。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