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连续提及“择机降准降息”引市场关注
AI导读:
央行在两日内连续两次提及“择机降准降息”,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多位专家解读政策背景及影响,分析一季度降准降息可能性及对外汇、资金空转等问题的影响。同时,回顾2024年12月利率走势及债市投机炒作现象。
近日,央行在两日内连续两次提及“择机降准降息”,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2025年1月3日晚间,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4年第四季度例会内容公布,其中明确提出了“择机降准降息”的表述。紧接着,在1月3日至4日召开的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了这一政策导向。会议指出,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灵活选择时机进行降准降息。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在此背景下,择机降准降息成为强化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手段,旨在向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降低企业和居民的融资成本,从而有效刺激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实现平稳增长。
梁斯进一步指出,央行强调“择机降准降息”,体现了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前瞻性。这意味着央行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宏观经济数据的表现以及金融市场的运行情况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判断,选择最合适的时机实施降准降息政策,以实现政策效果的最大化,并有效避免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2025年一季度有望适时降准降息。这不仅有助于扭转市场预期,稳定金融市场信心,推动资本市场企稳回升,还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同时,降准降息也是央行应对当前复杂经济形势、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举措。
国泰君安证券认为,虽然1月降准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降息的概率相对较小。其判断理由是考虑到春节前有大量取现需求,叠加政府支出小月、上缴准备金等因素,基于季节性测算,超储或回落近2万亿元。如果降准0.5%释放约1.3万亿元资金,超储率将小幅回落至1%左右。然而,降息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需要关注外汇管理政策的调整和汇率市场反应,降息窗口期或在一季度后期。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2025年一季度降准有可能落地,降幅或在0.5个百分点左右,释放资金约1万亿元。这将释放逆周期调节加力的清晰信号,表明2025年“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较早进入全面发力阶段。
对于“择机”的考量,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表示,这涉及内外两个视角。对外而言,央行对汇率的态度较为重要。如果央行稳定汇率的诉求边际提升,那么稳定汇率压力较大的时期,银行间利率易上难下。对内而言,防范资金空转的背景下,过去一年投资回报较低,非银机构向实体的投放偏低,但居民存款持续搬家导致非银机构淤积大量存款,资金空转问题相对严峻。如果未来居民存款持续搬家至非银机构,央行通过数量型工具投放货币将面临诸多掣肘。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2月利率走势出现“反常”现象,银行间回购利率、10年国债、1年期同业存单以及1年期商业票据利率皆持续倒挂,DR007一度触碰利率走廊上界,流动性分层现象明显。国泰君安证券指出,2024年年末降准预期落空的原因在于债市重现投机炒作热潮,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4年第四季度例会重提“防止资金空转”,以应对这一市场现象。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