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提出到2029年基本建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并明确了推进路径、功能要求及重点方向,包括数据可信流通、高速传输网络及6G技术研发等。

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步入新阶段,2029年目标基本确立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及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携手发布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简称《指引》),明确提出至2029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及其运营体制机制。此举标志着中国正式启动以数据为核心的新一轮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指引》详细阐述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作为一类新型基础设施,旨在为社会提供数据采集、汇聚、传输、加工、流通、利用、运营及安全服务,由国家统筹,涵盖区域、行业、企业等各类数据基础设施。

目前,我国数据基础设施正处于初步建设阶段。《指引》不仅描绘出“汇通海量数据、惠及千行百业、慧见数字未来”的发展蓝图,还明确了推进步骤。2024至2026年,将围绕重点行业和典型应用场景开展技术路线试点,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完成顶层设计。2027至2028年,将构建支撑数据规模化流通的基础设施,实现全国大中型城市基本覆盖。至2029年,将基本形成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格局,构建高效利用、规范可信的数据流通体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评价称,《指引》不仅明确了国家数据基础设施的总体架构,还留有实践探索空间,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在功能方面,《指引》强调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将围绕打造可信流通、高效调度、高速互联、安全可靠的体系化能力,推动各行业数据融合与智能化发展。特别是在数据可信流通方面,将打造低成本、高效率、可信赖的流通环境,实现数据在不同组织、行业间的安全有序流动。同时,将创新融合数据应用,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社会伦理及个人隐私保护要求。

此外,《指引》还明确了建设的重点方向,包括数据流通利用设施底座、数据高效供给体系、数据可信流通体系、数据便捷交付体系和行业数据应用体系。在算力底座方面,将促进新增算力向国家枢纽节点集聚,强化枢纽节点定位,并推进东中西部算力协同,加强新兴网络技术创新应用。

在强化网络支撑方面,《指引》提出建设高速数据传输网,实现数据高效弹性传输和互联互通,推动传统网络设施优化升级,有序推进5G网络向5G-A升级演进,并全面推进6G网络技术研发创新。

《指引》还强调,在推动技术设施化过程中,需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鼓励创新,支持先行先试,为构建安全可靠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奠定坚实基础。

未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强统筹协调,持续在政策、技术、标准、人才等方面做好组织保障,共同推进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记者徐佩玉)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