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年来,玻璃期权上市为玻璃产业带来了解决传统期现套保难题的新思路,通过产融结合助力产业企业转型升级。正大玻璃等企业积极尝试期权套保,取得了良好效果,并推动了更多企业学习使用期货、期权工具。

近年来,期权工具在产业企业的套保方案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纯碱和玻璃期权的上市,为玻璃产业带来了解决传统期现套保难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案。通过产融结合的“组合拳”,玻璃产业在转型升级中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2024年,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玻璃需求不断下滑,行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端午假期后,玻璃现货市场明显转弱,沙河地区价格逐步下调,厂家库存积压。就在此时,玻璃期权于6月21日正式上市,河北省沙河市被誉为“中国玻璃城”,当地企业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期待。

河北正大玻璃有限公司(下称正大玻璃)是沙河市的一家大型玻璃企业,主要从事浮法玻璃生产及深加工。玻璃期权上市后,公司迅速尝试在盘面卖出看涨期权,以对冲现货价值下跌的风险。庞溥军作为正大玻璃的副总经理,回忆了公司首次尝试期权套保的经历:“我们选择了玻璃2409合约,以1820元/吨的价格卖出看涨期权,并在权利金为26元/吨时建立了1000吨的头寸。随着期货盘面的持续下跌,该卖看涨合约的权利金逐步缩小,当权利金接近5元/吨时,公司陆续平仓,最终获得了约20元/吨的权利金收益。”

玻璃期权的成功尝试为正大玻璃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年7月,由于天气因素不利于玻璃储存,现货价格弱势运行,市场销售情况不佳,厂家库存持续积压。面对这种局面,正大玻璃再次利用期权工具进行套保,选择了玻璃2501合约,以1600元/吨的价格卖出看涨期权,并在权利金为40元/吨时建立了2000吨的头寸。随着期货盘面的下跌,该卖看涨合约的权利金逐步缩小,由于宏观利好预期强烈,企业在权利金跌破10元/吨后逐步平仓,最终获得了约30元/吨的权利金收益。

庞溥军表示,相比期货套保走交割流程的固定收益,期权套保不仅可以对冲现货价格下跌的风险,还可以从权利金的波动中获得额外收益,有利于优化企业成本。他强调,卖看涨头寸的建立一定要有对应的现货进行匹配,以防止出现单边风险。

近年来,玻璃行业供需双缩,贸易商逐渐退出市场,导致市场波动率放大。银河期货上海分公司业务总监陈天悦表示,期权在买卖双方权利义务、履约保证和成本收益等方面具有明显特点,与期货的风险管理功能互为补充,玻璃期权的上市为玻璃产业企业套保提供了新渠道。

正大玻璃作为较早开始学习期权的企业之一,对期货市场工具有着深刻的认识和重视。公司管理层一直注重学习行业先进经验,积极学习期货相关知识,并组建了专业团队。通过多年的历练和探索,正大玻璃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期现交易体系和风险管控流程,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跟踪。公司每周都会进行市场调查,设计相关策略,并根据市场行情和自身情况参与期货、期权市场,有效帮助企业摆脱困境、稳定经营、实现利润。

庞溥军自豪地表示,正大玻璃经过郑州商品交易所“产业基地”考核,被评为2024年度“示范基地”。这种灵活的交易模式既能减少风险,又能提前锁定生产利润。随着玻璃期权的上市,越来越多的玻璃产业链企业开始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准备利用期货、期权工具为自己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截至目前,正大玻璃已经与银河期货等机构携手面向超过100家现货企业开展运用期货和期权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增厚企业收益的相关培训。通过自身经验促使更多企业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通过实际案例向更多企业展示期货、期权工具降本增效的有效性。

然而,想使用好期权工具并非易事。产业企业需要打好基础、注重能力、完善制度、保持良好心态。庞溥军提醒企业,在套保过程中要持续加强对期现货市场的理解,对期权的更多策略和组合进行深度学习。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