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公募FOF产品正逐步减少对基金经理人为因素的依赖,转向更加稳健的被动基金。随着股票市场有效性的提升,公募FOF迎来以被动投资为核心的新时代。本文分析了公募FOF投资风格转变的原因和趋势。


公募FOF产品的投资策略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逐步减少对基金经理人为因素的依赖,转而倾向于更加稳健的被动基金。

随着公募FOF产品年度业绩的尘埃落定,指数基金已成为公募FOF业绩的核心驱动力,这标志着随着股市有效性的显著提升,公募FOF正步入以被动投资为主导的新纪元。众多FOF产品在重仓基金的配置上,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仓位占比被大幅削减,取而代之的是指数基金。在业绩排名领先的FOF中,重仓基金的配置更是实现了从9只主动型基金向9只被动型基金的彻底转变。

业内人士指出,公募FOF日益青睐指数化投资,这不仅体现了对基金持仓透明度的重视,还降低了因频繁调研基金经理而产生的研究成本。同时,主动型基金难以战胜指数的现实也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势。

公募FOF投资风格转变,人为因素淡化

2024年公募FOF全年业绩已悉数公布,最高业绩超过17%。

数据显示,2024年公募FOF业绩前三甲分别为申万菱信养老目标FOF、鹏华易诚积极FOF、中欧汇选混合FOF,其收益率分别为17.14%、16.60%、13.34%。此外,南方养老FOF、国富养老FOF、建信优享进取FOF的收益率也均超过12%,位列公募FOF业绩前列。

FOF业绩来源的变化无疑成为观察公募FOF未来趋势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业绩领先的公募FOF几乎一致采用指数基金产品来获取业绩,而非传统的明星基金经理。

根据申万菱信养老目标FOF的定期报告,该基金重仓的前十大基金产品中,有九只是被动投资的ETF产品,主要配置于各大公募推出的国证2000ETF和中证1000ETF。同样,鹏华易诚积极FOF也对指数基金产品情有独钟,其前十大重仓基金中,主动权益类基金仅占三只,而被动投资的ETF则多达七只。

中欧预见养老FOF在过去一年也通过集中配置指数基金跻身2024年度FOF业绩五强。该FOF此前重仓的主动权益类基金最多时达九只,且多为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然而,如今中欧预见养老FOF的十大重仓基金已全部转变为被动型基金。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增强,主动管理的超额收益愈发难以实现,公募FOF的持仓策略和业绩风格将愈发淡化基金经理的人为因素。

主动型基金风格多变,透明度不足

公募FOF在选基策略上从挖掘主动权益类产品转向直接购买指数基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金经理的业绩和持仓风格缺乏稳定性。

事实上,能够持续创造优异业绩的基金经理在市场上仍属稀缺。以华南地区一位知名基金经理为例,该基金经理在2021年因业绩翻倍而声名大噪,但随后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三年业绩亏损,累计损失超过40%。同样,上海地区一位曾在2020年取得1.6倍年度收益的明星基金经理,在2023年损失超过25%,2024年盈利不足2%。

除了明星基金经理的业绩难以持续,公募FOF在选基策略上还面临所选基金产品风格后续可能出现变化的问题。这种风格变化可能违背FOF产品选基时的仓位策略。

深圳地区的一位公募FOF主管人士表示,由于公募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在业绩或规模压力下,许多基金产品的操作风格与规定风格出现背离是常有的事。这使得公募FOF在选基策略上不得不面对投资对象突然变换打法的问题。

在2024年末的最后两周内,多只偏债混合型基金产品发布公告,更换或增聘基金经理,而这些新任基金经理大多是高弹性的偏股型选手。这意味着原本在股票策略上保守的基金产品,在更换或增聘基金经理后,其持仓风格可能发生剧烈变化。

华南地区一只长期保持股票0仓位的偏债型基金产品,在更换高弹性选手后,其风格发生大变脸。根据该基金已披露的定期报告,更换基金经理后,这只原本几乎不买股票的保守型基金产品,目前配置的股票仓位已超过51%,且主要配置于高弹性的科技股赛道。

此外,在2024年主动权益基金业绩排名中,进入全市场五强的德邦鑫星价值基金也存在风格飘忽不定的问题。该基金在短短一年内,前十大重仓股从医药赛道股清一色更换为人工智能等科技赛道股。

上述信息表明,在基金产品持仓风格多变的情况下,公募FOF在仓位策略安排上不得不面对投资对象的“人为干预”。这也使得产品定位明确、透明度高的指数基金成为公募FOF的首选。

研究成本低,被动基金业绩显著

公募FOF越来越多地选择指数基金而非主动权益基金,不仅降低了基金调研的麻烦和研究成本,而且被动基金的业绩也呈现出超越主动基金的趋势。

深圳地区一位FOF投资主管表示,她每年至少需要拜访数十名基金经理进行基金产品的调研,以了解基金经理的操作风格、偏好和策略,从而确定FOF产品的基金标的。然而,这种大规模的调研交流增加了公募FOF的研究成本,且不能完全避免基金经理在实际操作上的“言行不一”。

但当FOF产品将指数基金大规模替代主动权益类基金后,这些研究成本得以显著降低。同时,指数基金透明化的操作也使得FOF产品在确定投资标的时能够更稳定地获取产品的业绩风格和市场趋势。

易方达基金的一位高管人士认为,随着投资者从个股投资向ETF投资、从短期交易向长期投资、从集中投资向组合化投资的转变,公募FOF使用指数化投资的场景将逐渐增多。被动投资的ETF严格跟踪标的指数,投资规则清晰,投资透明度更高。在这样的环境下,资本市场资金长期化、投资者机构化、市场有效化将成为必然趋势。投资成本更低、标准化更高、应用场景更广的被动指数基金有望赢得更多投资者的青睐。

此外,西部证券发布的一篇报告也指出,在美国科技股长牛的背景下,美国主动基金战胜市场指数的难度增加。超过70%的主动基金科技股配置比例低于标普500ETF,且跑不赢标普500总回报指数。这也体现在2024年公募FOF的持仓中,尽管一些公募FOF在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上努力挖掘业绩稳定的基金产品,但这些主动基金产品即便取得不俗的业绩,对相关公募FOF的业绩贡献也显著低于所配置的指数基金。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原标题:公募FOF投资风向大变,指数产品成新宠)

(责任编辑:43)